第(1/3)頁 眾人隨賈瓊來到窗前,眺望遠(yuǎn)方。 看遠(yuǎn)處,人聲鼎沸,稍顯嘈雜。 觀布局,亭臺樓閣,略隱古剎。 看著遠(yuǎn)處人景,古剎風(fēng)光。眾人心思不一,眉頭緊皺。 良久,無人言語,只是默看靜思。 看著賈珠、水溶、楊嗣昌、顧鑫、高世學(xué)幾人若有所思的模樣,不禁笑了笑。 知曉他們已有朦朧感受,剛欲上前,說出下聯(lián)。就聽見后方有人說道: “說個下聯(lián)還打啞謎,真把自己當(dāng)個人物了。估計也就是虛張聲勢,故作姿態(tài)。” 而剛剛有所得的幾人面上表情各不相同,精彩紛紜。 賈珠與水溶相視一眼,嘴角都露出一絲揶揄。 而顧鑫和高世學(xué)面上卻分外難看,心中也只是暗嘆。遇人不淑,盡是些腹中空空之人,又自比學(xué)富五車,真真是豬一樣的隊友啊。 而楊嗣昌眼中卻閃過一絲不屑,回眸一瞥,嘴角譏諷之色不加掩飾。 想他這樣的天才,也只會與天才相結(jié)交,至少此地配與他結(jié)交之人,也只有面前這幾個面有所得之人。 其余的皆是些空談儒生而已,只會裝模作樣的說兩句之乎者也,與那些勛貴又有幾分差別。 想到此處,隨即對著賈瓊抱拳行禮道:“賈兄,吾已有所得,可否由我說來,再請賈兄指教。” 看著楊嗣昌的樣子,畢竟仍是少年。心機(jī)是有的,但確是傲氣,這就幫忙擋槍了。 思緒不過三息,賈瓊遂對楊嗣昌說道:“楊兄,既是如此,不如我兩各書寫與紙上。也學(xué)學(xué)哪諸葛孔明與周公瑾,如何?” 聞言,楊嗣昌滿面笑容,這是神童間的互相認(rèn)可,自無不同意之理。 讓店家拿來兩套文房四寶,賈珠與顧鑫分別給兩人研墨,雖然兩人亦有所得,然還在斟酌之中。 既兩位神童已作出,哪又何惜親身研墨,也能近觀佳作,日后若是流傳,也是佳話中的一角。 墨成之時,兩人向后略讓一步,給出足夠的空間。賈瓊楊嗣昌相視一笑 隨即兩人都在紙上書寫了起來。 只見賈瓊一手臺閣體書法頗為漂亮,字跡方正,等大,又與白紙相比端是黑白分明,光沼流螢。(后來清朝改為館閣體) 而楊嗣昌書寫的確是宋徽宗趙佶所創(chuàng)的瘦金體。瘦金體運筆靈動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見風(fēng)姿綽約處。 因其筆畫相對瘦硬,故筆法外露,可明顯見到運轉(zhuǎn)提頓等運筆痕跡,是一種風(fēng)格相當(dāng)獨特的字體。 寫出的字跡飄逸靈動,頗為灑脫,有一種逍遙自在的感覺,與草書又不同,瘦金體又有些鐵畫銀鉤。 見兩人盡皆書寫完畢,又置于一桌之上,眾人皆圍而觀之。 只見兩人都寫著:“上聯(lián):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下聯(lián):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賈瓊看了看楊嗣昌,正好楊嗣昌也放眼望來。兩人不禁又是一笑,相互微微頷首。 又向周圍看去,只見賈珠與顧鑫還有高世學(xué)三人,面色如常,且還掛著淡淡笑意。 想起方才其若有所思的樣子,也知曉三人也想到這一下聯(lián),只是當(dāng)時沒有完全斟酌清楚,現(xiàn)在也只是做了一個印證。 又看向了水溶,只見其面上,恍然大悟,心中也是一嘆。 雖有所得,然還是差了這些文人子弟一籌啊。 而水溶明悟清醒之后,又看到眾人先是面色一滯,隨即又復(fù)雜的望向賈瓊。 遂對著幾人說道:“珠世弟,瓊世弟,還有顧兄,高兄以及這位楊兄弟。不如我們六人一桌,于窗邊交談些詩詞歌賦,再給其他人也安排些吃食,如何?” 幾人回頭四顧,略作沉思,隨后默默點頭,同去臨窗的桌子坐下。 這或許是幾人的惺惺相惜,然落在別人眼里,卻讓眾人皆是心思各異。 略聊半刻,眾士子看到勛貴時不時哪望來的眼神,不知為何,總覺得充滿了譏笑。遂也不想停留,就欲起身告辭。 “放開我,放開我,這女人偷我家菜,為何你們打我,卻不打她。” “哼,你一個大男人,欺負(fù)一個女人。你也不害臊。你這五大三粗的樣子,這女人敢偷你家的東西嗎?” “就是,就是,看他那一臉長相,一看就不是個好人。” “再看看他手上還有刀疤呢,肯定是年輕時與人斗毆留下的。這瘸腿估計也是那時候留下的。” “你們別瞎說,他以前也是京營的士卒,只是受了傷,才解甲歸田。 在這城內(nèi)討生活,現(xiàn)在也只是住在里間的巷子,守著母親和兒子過著辛苦的日子。 受傷了又不能干重活,日子過的清苦,但是為人不錯。你們別打錯人了。” 也有認(rèn)得此人的鄰居為其辯解。不過眾人確是不信,又七嘴八舌的說道: “我看你和他就是一伙的,這女的怕不是被你們盯上的。我看最好把這兩人送官。” “對,送官。我也是里間巷子的,我見過他,他曾經(jīng)把自己的媳婦生生打跑了,平常脾氣也極為暴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