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鐵角城發生的劇變似乎對趙元部沒有什么影響,義軍的將士們依舊像往常一樣訓練,他們的體能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 此刻校場中,將士們正在揮汗如雨地做著俯臥撐。而趙元卻在樹蔭下看著一本史料,不時皺起了眉頭。 說實話,穿越在崇禎五年的陜北簡直就是地獄開局。 因為義軍的主力都已經離開了陜西,而留在陜西的這些義軍又在洪承疇的圍剿下接二連三的被剿滅。 趙元雖然對洪承疇的人品感到不齒,但是他也明白洪承疇乃是明末清初有名的能臣。 可以說,洪承疇三邊總督的官帽就是用農民軍的鮮血染紅的。若不是他確實能力超群,又立下了赫赫戰功,怎么會在不到四十歲的年齡就登上了封疆大吏的高位? 而大名鼎鼎的闖王高迎祥就是被洪承疇打敗并且俘虜的,甚至就連李自成在洪承疇的圍剿下也只能率十八騎倉皇敗走商洛。 而之后的松錦之戰失敗的原因也不在洪承疇的身上。有人認為是因為崇禎皇帝急于求成,催促洪承疇進兵,才導致松山之圍,明軍主力幾乎盡喪。 也有人認為松錦之戰的失敗是因為明軍有著坑隊友的優良傳統,這樣說也有道理。 因為若不是王樸在還沒有等到突圍時間就率兵逃遁,引得吳三桂、馬科、唐通、白廣恩等人爭相效仿。導致明軍馬步爭馳、自相踐踏、弓甲遍地、尸橫遍野,最終未能突圍成功。明軍松錦之戰未必會敗得這么慘。 當然趙元認為松錦之戰失敗的原因是因為大明的體制已經爛掉了,從根子里就已經爛掉了。 誠然,崇禎催促洪承疇用兵與他個人急躁的性格有關,但是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大明收不上足夠的稅賦,無力供養前線的大軍。 而王樸之所以率兵逃跑,是因為在大明朝打了敗仗不要緊,只要將領能夠保住自己的軍隊,朝廷就不敢拿你怎么樣。 君不見后期左良玉屢屢戰敗,可是朝廷依舊對他加官進爵。 當然王樸的運氣沒有那么好,中了多鐸埋伏的他僅以身免,所以被朝廷問斬那也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趙元明白大明朝的根子已經爛掉了,所以依靠大明朝廷是沒有辦法抵御建奴侵略的。 至于李自成那些流寇,連明軍都打不過,又怎么能夠承擔抵御外族入侵的責任?既然上天讓他來到了這個時代,他就肩負了沉甸甸的責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