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趙元卻是一臉笑意地寬慰道:“李總管不必憂心,現在的局面還沒有敗壞到那種地步。雖然古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但是關鍵在于解決問題。 如果只是一味的擔心是沒有半點益處的。所以我想先問問李管事:為何義軍人數眾多卻屢屢敗于官軍之手?” 李登科思索著回應道:“回稟趙當家的,屬下認為義軍之所以敗于官軍之手,有三個原因。 一者官軍馬科部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而咱們義軍裝備簡陋至極,就連最精銳的驍騎營騎兵大多也只有一件皮甲。至于訓練,咱們義軍除了騎兵之外,大多連飯都難以吃飽,哪來的力氣訓練。” 趙元點評道:“雖然兵法上有一種說法,戰爭的勝負取決于天時地利人和。但是一切的根本還是軍隊,軍隊才是戰爭的主體。 影響軍隊戰斗能力的因素主要有裝備水平,訓練程度、糧草供應、軍隊紀律以及軍隊的戰斗意志。 可以說再好的將領如果沒有一支足夠強大的軍隊,也難以在戰場上取得優勢。就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道理一樣。至于天時地理人和則是可以被將領利用的戰爭輔助因素。 但是正所謂:以正合,以奇勝。大多數的戰爭依然是絕對實力的比拼,至于那些真正的以弱勝強的戰爭,要么是抓住了敵方軟肋,要么有著運氣的因素。但是無論如何,都足以載入史冊?!? 趙元又接著總結道:“如果將戰爭比喻成做菜,那么軍隊就是這一道菜的主要材料,將領指揮者則是做菜的廚師,而天時地利人和則是做菜時的火候與調料。 想做好一道菜,優質的材料,技術高明的廚師,恰到好處的火候與適當的調料缺一不可。同樣,要想獲得戰爭的勝利,各種要素缺一不可。你繼續說說第二個原因吧?!? 李登科聞言眼睛一亮,拱手恭敬道:“趙當家的高見!您用如此通俗易懂又不失方便的語言形象地分析出了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所在,在下實在佩服。您日后也一定是兵法大家。” 趙元笑著擺了擺手道:“你們這些讀書人,花花腸子還真多。咱們義軍可不需要阿諛奉承之輩,行了,你以后好自為之就是的了。還是先介紹介紹第二個原因吧。” 李登科連忙回應道:“趙當家的批評的對,在下這就分析?!? 雖然趙元的話語氣溫和,但是李登科卻莫名有種膽戰心驚的感覺,因為雖然他與趙元相處的時間不長,但是他卻覺得趙元身上有種特殊的魔力,他甚至有一種預感:這個男人還將開創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