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陜北的黃土高原上,七月的晚風酷熱而讓人生畏,但是此刻義軍們的心中竟然有了一種愜意的感覺。 他們們懷著希望,幾人一組,抬著沉重的面粉袋,沿著著山路向他們的山寨進發。 雖然面粉袋分外的沉重,再加上這山路崎嶇異常,他們抬得非常吃力,但是他們卻沒有絲毫的不滿,反而內心格外歡喜。 因為那沉甸甸的不是面粉,而是希望。 一個沒有經歷過饑餓的人永遠難以真正體悟糧食的寶貴,但是這些陜北的漢子們卻都親身經歷過陜北大旱這種人間慘劇。 在那段悲慘的歲月里,人性的光明與黑暗盡皆顯露無疑。 有者,親兄弟為了一小袋糧食反目成仇,痛下殺手。有者,妻子為了給深愛的丈夫與孩子換取一口活命糧食,而將自己賣身為奴。 這些義軍的將士們,原先大部分不過是陜北的普通農民,或者是邊軍多年拿不到軍餉的戰士,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他們沒有一丁點抵抗之力。 既然活不下去了,他們只能選擇跟隨混天猴揭竿而起。 可是在這亂世之中即使是義軍也只能饑一頓飽一頓,可能頭一天還吃著地主李老財家的肥豬,第二天就被官軍碾的到處跑,連停下來吃一口干糧都是奢望。 前些天義軍又遭逢大敗,營中更是有即將斷糧的傳言,有的將士已經有了別樣的心思。 是不是可以溜出去投靠官軍?或者投靠某些大戶人家當個家丁護院混個溫飽?實在不行可以投奔附近的山寨,當個土匪也比餓死在營中要好。 但是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在義軍遭遇了自創辦以來最大的危機之時,新來的趙當家卻創造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跡:在一天之內就帶來了超過一萬六千斤珍貴的精糧,還有幾百斤潔白的雪花鹽。 這些之前連溫飽都難以維持的將士們,哪里見過如此精致的面粉與食鹽!在他們心中,怕是崇禎老兒的御用貢品也不過如此。 不得不說,趙元的這一批糧食極大地安定了這些殘余義軍的軍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