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左仙人有些膨脹了,竟稱郭嘉不過是黃口小兒。不過鑒于對方剛剛出了個大風頭,他決定避其鋒芒。 “仙人說得是,是嘉年少無知。” 李傕則是陷入了沉思……并非不爭,乃是不爭此世。 這話不禁讓他聯想到多年后的某個楊姓王朝,隨即一臉奇怪,他姓李,嚴格來說與那楊姓是對頭。。。 “氣運之謀當真可以延續到未來么?” 他覺得有些匪夷所思,弘農楊氏確實延續到了那個時代沒錯,但據他所知,未必與那個王朝有所關聯。 這個問題后世眾說紛紜,實在很難下定論。 郭嘉一臉隨意道:“氣運一道素來縹緲,難以掌控,在下從來不覺得謀劃氣運可行,與其追求這虛無之物,倒不如多做實事。” 這是他的看法,總的來說就一個意思,與其費盡心思謀劃氣運,倒不如把這精力放在打天下上,打來的氣運總比求來的真實。 這也是郭嘉一貫灑脫的個性,不信天命,只信人定勝天。如果換個環境,應是逆天流。 左仙人輕撫白色長須,沉吟道:“可謀,卻未必可成事。” 作為道家高人,他在這件事上顯然更有發言權。然而時光荏苒,難以捉摸,誰又能算到十年,百年,乃至千年后之事呢? 滾滾時光如浪潮,你我皆是一縷微不足道的塵埃。 “以吾觀之,楊司空也是無可奈何之舉。” 賈詡淡然的聲音響起,李傕三人紛紛看向他。 “何以見得?” “弘農楊氏本不輸于袁氏,怎奈這大爭之世卻無人可堪造就,唯有蟄伏。” 弘農楊氏最早可以追溯到漢初的楊喜,其因參與“斬殺”項羽而封侯,而后歲月變遷,楊氏也曾出過宰相之才。 而最出名的莫過于近百年的一門三太尉,楊彪的曾祖父,祖父,父親都曾擔任太尉之職,如果再算上楊彪,可謂四世四公。 只是……這四代英杰仿佛耗盡了弘農楊氏的氣數,到了楊彪這一代,其膝下諸子皆平庸,且都英年早逝。 如今唯有一幼子楊修尚存,卻也不過剛至束發之齡,再想參與神器之爭顯然已經晚了。 楊修年少聰慧,素有神童之名,不過在李傕看來,不過爾爾。 身為人臣,明面上參與奪嫡之爭是大忌,何況楊修支持的還是滿心詩詞歌賦的曹植。 “罷了,先不管他,來日方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