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除了治理自身職務之內的政務,他這個朝廷三公幾乎沒怎么存在感,“茍”的程度幾乎可與賈詡相比。 若非有個太聰明的兒子,恐怕史書上都不會記載他。 楊彪會站出來反對著實出乎李傕的意料,他與對方一向是井水不犯河水。 “昔日方士徐福以為秦皇尋長生為由,領三千童男童女遠渡海外,從此一去不復返,孝武皇帝時期,亦有方士行巫蠱之亂,先皇時期更有張角蠱惑人心,黃巾之亂,陛下不可不察!” 楊彪道出理由,用的乃是引經據典的方式。這也是文人慣用的手法,借勢。 李傕淡然道:“司空言過了,此一時彼一時,豈能因數人之過而禍及全宗?” “大司馬能保證左慈不會行徐福,張角之舉么?” “如若有事,本將自一肩擔之。” 楊彪的突然出場打亂了李傕的計劃,本以為此事一經提出即可成功,最后卻逼得他不得不強制推行。 若非他手握大權,今日這事只怕是黃了。 同時也為他敲響了警鐘,在軍隊方面他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可在政治方面,文官們的影響力還遠勝于他。 “大司馬這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韙,獨斷專行么?”楊彪的強硬出乎意料。 “本將相信左元放先生,絕非徐福,張角之流。”李傕亦是寸步不讓,左慈于他尤為重要。 “李卿何不讓烏角先生現身一見。” 劉協見兩人越吵越歡,急忙出言制止。 倒不是他多在乎楊彪,只是如果任由形勢僵持下去,最后難免惡化,引起一番腥風血雨。 西涼軍如清洗朝堂,恐怕會殃及他的人。 劉協心中亦有些疑惑,平日一向不顯山露水的楊彪,今日卻為何這般這般強勢? 莫非與那左仙人有仇? “山野之人左慈,見過陛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