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劉協沒有拒絕的理由,也不敢拒絕。 他也不敢反駁李傕的話,畢竟王越當街行兇是事實,他若是為其辯白,李傕恐怕會反問:陛下久居深宮,怎知外界之事,莫非王越是受陛下指使? 這是一場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誰都不想被揭穿。 這是要逼他自斷臂膀啊! 他知道我在演戲,我也知道他知道我在演戲,可我還是要演下去。。。 劉協心中憋屈,面上卻裝出訝異,憤怒的模樣。 “王越受父皇大恩,不思報國卻想加害朕,實為國賊。” “傳詔天下,國賊人人得而誅之!” —— “主公能將個人喜怒放在身外,嘉佩服。” 朝會結束后,李傕與郭嘉,賈詡同乘而歸,郭嘉對李傕今日的舉措表示贊服。 如果是董卓,第一舉動就是鬧得滿城風雨,生怕天下人不知道他被人行刺。 可這么做非但沒有任何好處,還容易成全刺客的“忠勇”之名。 “行刺國賊與謀害天子,兩者自當取其重。”李傕微微一笑,又現溫文爾雅的面貌,他如今正由沙場悍將向著溫潤書生形象靠攏。 他并不擔心世人會不會相信自己這份說辭,天底下能看穿迷霧的終究只是極少數,天子詔書還是具有一定影響力的。 賈詡忽然道:“只是在下有一事不明。” “文和但說無妨。” “主公如欲潑臟水,為何不擇袁紹袁術而選曹操?” 不怪賈詡這樣想,按照當今天下形勢,益州的劉焉與荊州的劉表并未表露出鯨吞天下之志,天下紛爭的重心仍在北地。 其中占據關中的西涼軍最強,袁紹次之,可他有著四世三公的底蘊支撐,又占據著富饒的冀州,潛力十足。 同理,作為嫡子的袁術獲得的資源更勝袁紹。 南陽乃龍興之地,民生富庶不下于關中,在袁術稱帝引得四方圍攻之前,同樣是一統中原的潛力股。 相比起來,占據兗州的曹操就不那么亮眼了,除了個別看好曹操之人,如荀彧。 “可我認為曹操才是北地最強大的對手,如果袁紹能擊敗他,我反而樂見其成。” 李傕的話讓賈詡暗暗記下了曹操之名,郭嘉卻道:“主公與曹操相識?”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