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人狠話不多。。。 —— 東郡。 身在兗州的曹操渾然不知一場針對他的陰謀正在席卷而來,他此刻的心情正是悲喜交加。 悲的是其父慘死賊人之手。 喜的是他有了正大光明攻打徐州的理由,殺父之仇不共戴天,他攻打徐州只是為父報仇。。。 議政廳內,曹操及其麾下文武齊聚一堂,為接下來的徐州之戰未雨綢繆。 曹操坐在上方,目光投向左手側站在首位的荀彧:“糧草軍械可曾準備妥當?” “啟稟主公,我軍攻城器械皆已備妥,糧草也夠數萬大軍一月之用。” “看來此戰要速戰速決了。” 即使曹操的家底還算深厚,又有荀彧這些世家的支持,卻仍難以久戰,可見沙場征戰對于后勤的恐怖需求。 曹操又道:“袁紹,袁術等人作何反應?” 他有自信,陶謙絕非他的對手,真正可慮之處在于外力。 “袁紹正與公孫瓚鏖戰,袁術也在圖謀揚州,二人都不會出兵。”新加入的程昱出列答道。 曹操點點頭,沉聲道:“如此看來,唯一可慮者唯有西涼軍了。” 關中動亂已經逐漸傳出,各路諸侯雖然無法了解其中過程,卻也能知悉結果。曾經的派系林立,最后只剩一個聲音。 李傕! 曹操曾與其共事,自以為已經足夠了解此人,如今想來,他卻像是第一次認識此人。 荀彧沉吟道:“以吾觀之,西涼軍不會出兵。” “何以見得?” “因為西涼軍一旦出兵,就意味著要直面關外諸侯,李傕若是聰明,就不會多此一舉。” 這是常識! 通過關中之變,曹操,荀彧等人都重新認識了李傕,其絕非等閑之輩。 胡珍,郭汜,樊稠,張濟,接連暴斃,而他卻成了最大獲益者,若說此事與他無關誰人會信? 推測人心往往在于換位思考,荀彧也曾想過,若是易地而處,他身處李傕麾下,會如何發展西涼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