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有道是: 山川過雨曉光浮,初看江南第一州。路繞匡廬更南去,懸知是處可忘憂。 此詩名曰《初至金陵》,乃是小蘇學士所作,其中“是處可忘憂”幾字,道盡一城風華。 若論金陵此城,山環水繞,形勝天然,物產又豐,人情又厚,端的堪稱忘憂所在。 故此趙佶這等藝術家,自奔至鎮江府起,心心念念,便是要遷來金陵。 金陵城中,后世新街口之南側,乃是昔日南唐宮城所在。 南唐傳承三代,一帝二主。 帝是開國皇帝李昪,其人禮賢下士、輕徭薄賦,遂使南唐大治,甲于十國。 李昪傳位兒孫李璟、李煜,這父子兩個卻是沒福的,當爹的撞上柴榮,當兒的撞上趙匡胤,兩代詞宗妙手,撞上兩代英武帝王,兵戈一交,打得南唐懷疑人生,遂先后向周、宋上表稱臣,自去帝位,改稱“江南國主”。 不過兩位李國主,既有詞宗之才,審美品味,自然非凡。 于是這南唐宮殿一應建筑:延英殿、昇元殿、雍和殿、昭德殿、穆清殿、玉燭殿、百尺樓等,堪稱各盡其妙,經百余年風雨,雕欄玉砌猶在。 而趙佶此人,才華性情,恰似李后主轉世一般,藝術審美亦是極高的。 他如今失了千辛萬苦打造的艮岳,遂打起了南唐宮殿的主意—— 自至鎮江未久,便四處搜刮錢糧,遣人大肆修繕,大致竣工,便迫不及待搬來。 那行宮正南門外,有橋曰內橋,又曰虹橋,取“彩虹臥波”之意。 出得內橋不遠,即是三山街,人煙輻輳,商賈云集,此亦金陵府法場之所在,凡施殺剮之刑,都在此處。 九月初三,正午未至,三山街已是人山人海。 卻是昨晚便有告示貼出: 道是童貫大帥捉得兩個大逆不道反賊,都是青州巨賊武植麾下,次日午時,要行車裂之刑,以儆效尤! 車裂即五馬驅車,將人拉扯分尸,這等刑罰殘忍無比,自唐末而絕,如今趙佶竟然搬出重演,豈不是極為少見的大熱鬧? 許多人聽說后,一夜都激動地睡不著,天不亮就趕來,一心要占個好位置,細細觀摩。 是日一早,官府便有人來到三山街十字街口,凈水潑街,黃土墊道,收拾停當了,又有二三百利落能干的捕快,去往死牢門前,預備接人。 及至巳時,金陵大元帥張所,奉了太上皇圣旨,點兵三千,亦往死牢處等候。 死牢之中,自有小牢子牽了張覺、李應兩個,各與他換得一身麻衣,鬢角插一朵紙花,帶到青面圣者神案前,與他一碗長休飯、一瓶永別酒,讓他吃喝罷了上路。 若是一般死囚,性命在即,哪里還咽的下? 張覺、李應兩個卻不然,他兩個自榆關被擒,船上漂泊,至此月余,心下早知沒了活路。 兩個路上便商量好了:“俺兩個今番有死無生,卻不可死前失了體面,他便是剮了俺二人活煮,亦咬住牙休叫一聲!如此雖是死了,也留一個好漢名聲在江湖上。” 因此二人痛痛快快,吧唧吧唧吃飯,噸噸噸噸喝酒,那個香甜! 小牢子們看了都稀奇,互相使眼色,那意思是:實不曾見這般硬朗好漢,真個可表可敬! 吃喝罷了,押著出牢門,自有捕快們備好了囚車,五花大綁塞入囚車,便往法場押去。 張所則把兵馬四下護衛,如此前呼后擁,不久到得十字路口,但見五輛馬車兒,已經備下,只待午時三刻,監斬官來畫押行刑。 張覺從囚車里伸著頭望了望,大笑道:“不料我同李存孝一般死法。” 所謂“王不過項、將不過李”,這個李便是唐末五代第一猛將李存孝,正是車裂而死。 據說行刑之時,五馬拉車狂奔,李存孝一時吃痛,怒吼一聲,收臂縮腿梗脖子,五輛馬車齊齊被他扯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