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童貫聽問,抖擻精神,指著二人道:“陛下,若說起此二人,非同小可!陛下且看此人,此人姓李名應,乃是山東有名大豪,當初武植狗賊未得勢時,便同此人相交,諸般生意,多得此人相助,與柴進一般,都是資助了武植的大財主!” “不過此人卻比柴進更奢遮!一身好武藝,江湖上有個厲害匪號,叫做‘撲天雕’李應便是!” 趙佶聽說是老曹背后財主,恨之入骨,上下打量李應,咬牙切齒道:“果然是一身賊骨!愛卿們,你們看這廝何等可惡?朕是天子,他竟要撲~~~~天!當真是狼子野心!童愛卿且細說,這狗賊如何被你捉住?” 童貫做睥睨之態,傲然道:“武植那廝,小人得意雞犬升天,豈不要報答他背后財主?他把平州、營州、灤州、景州老大地盤,都交給此賊打點!說來此賊也是有本事的,親自守把榆關,金國派了大將郭藥師,日夜攻打多少日,都不能克破。幸得老臣經過得知此事,老臣想著,長城不破,金兵如何入關?金兵不入關,如何去殺那武植?因此略施妙計,一舉打破雄關,捉下此人來御前獻俘。” 趙佶一聽金人都打不破的關隘,童貫竟然打破,不由又驚又喜,連忙細問經過,童貫也不含糊,掄圓了就是一個吹,吹得趙佶心花怒放,哈哈大笑。 蔡京等一干人,也都是察言觀色的絕世高手,見趙佶興致高昂,縱然嫉妒也都深藏心間,面上都拿捏出佩服神色,順著皇帝話兒,大贊童貫“威震寰宇,國士無雙”。 歡喜一回,趙佶又指著張覺,問童貫道:“老卿家,此賊又是什么來歷?” 童貫連忙答道:“陛下,若說起此人倒比李應更奢遮!此人姓張名覺,本是遼國的節度使,鎮守平營二州。此前耶律淳那廝,盡起南京道兵馬來犯我國,卻調不動他麾下一人一馬,耶律大石、蕭干那些狠人,也拿他束手無策,可見厲害么!” 趙佶聽了連連點頭:“這般說來,果然厲害!” 童貫繼續說道:“武植那廝,趁著老臣同耶律淳決戰,偷襲幽州,這個張覺,論理本該盡忠報國,對付武植才是,誰知他也是個狼子野心的,居然就此降了武植,同李應一并守把薊州,一發被老臣擒來。” 童貫正說的來勁,趙佶身后猛地沖出一人,一腳踢翻張覺,揮拳就要毆擊。 趙佶見了連忙扯住:“皇弟,好端端的,這是作甚?” 被他扯住的大漢滿臉憤然,兀自要扯飛腳踢人,滿口叫屈道:“皇兄,你道這廝可恥么?他既是我大遼國的節度使,卻甘心為武植那狗賊效力,若不剮了此人,世間豈有人知道忠義二字之可貴?” 趙佶聽了,哈哈大笑,拍那大漢肩膀道:“皇弟,這般說來,你對故國,卻是滿懷忠義也。” 大漢聞言一愣,隨即把頭猛搖:“皇兄謬矣!遼國國祚已盡,早成過往云煙,臣滿腔忠義,盡都屬于大宋,屬于皇兄。” 張覺掙扎爬起身,怒視那大漢,呸地一口吐在他臉上:“耶律延禧!你這廝當真全無臉皮,你耶律家歷代祖宗體面,一發被你丟盡也。” 原來這大漢不是旁人,正是遼天祚帝耶律延禧! 此前老曹打破汴梁,耶律得榮、耶律得忠兩個皇侄,見耶律淳折在陣上,一時惶恐無主,便趁城中動亂,劫了耶律延禧逃之夭夭。 這兩個皇侄的本意,是要護著耶律延禧重返遼國故土,召集忠義之士,復興國祚,耶律延禧卻別有見解,帶著二人向南,徑直來投趙佶。 趙佶本是好大喜功性子,別人看耶律延禧乃是喪家之犬,他卻把他視作遼國皇帝,宋遼百年盟好,一向是遼兄宋弟,如今耶律延禧心甘情愿來做他小弟,那滋味,真個是爽快無比! 耶律延禧被張覺唾了一口,拿袖子一擦,卻也不怒,只是望著張覺冷笑道:“你這不忠不義之徒,自然難懂我心中對大宋的忠義。” 趙佶大樂,笑道:“皇弟果然忠心!這廝對你無禮,朕要把他五馬分尸,為皇弟出氣!” 當即傳令,將張覺、李應押入死牢,明日于十字街口,將二人五馬分尸,以警戒世人,不忠不義、為虎作倀之下場! 消息傳出,頓時驚動了幾個豪杰! 這正是: 韓五揮軍征北地,老童跨海返金陵。趙佶喜納天祚帝,十字街頭卷血腥!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