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科舉變統考-《大明第一爵》
第(2/3)頁
而且像宋濂、高啟、陶凱等翰林院的名儒大家都是李霖的好友,這些人不開口,翰林院下面的官員就更加不敢說話了!
這時候宋濂板著臉說道:“劉三吾,你這家伙是眼紅了么?有本事你也來我們翰林院賺銀子啊!我們賺的都是辛苦錢,哪里像你們內閣的人,整天坐那里喝喝茶,吃吃點心,一個月就有花不完的俸祿!”
宋濂說的也是實話,現在朱元璋建立內閣,給內閣大學士們的俸祿提高了不少,而且這些人的工作也很清閑,一大群人每天只分幾十封奏折,一兩個時辰就批閱完了,剩下的時間都在喝茶閑聊。
劉三吾聽到宋濂揭自己的短,立刻大聲吼道:“宋大學士!你這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么?我們內閣的政務看起來輕松,但是每一封奏折都要絞盡腦汁的深思熟慮!豈能是你們這種只知道之乎者也的書呆子能夠明白的!”
劉三吾以前也在翰林院工作,只不過他和宋濂的性格不合,所以很少打交道。
現在劉三吾進了內閣,宋濂還在翰林院兼職編修,這就讓劉三吾有了優越感!
畢竟內閣的權利更大一些,也更受皇上的重視,是可以和大都督府、都察院、中書省相提并論的第四大衙門!
其實劉三吾與宋濂的學識差不多,只不過劉三吾更懂政治,宋濂則是在文壇的影響更大,所以二人彼此之間誰都不服誰!
朱元璋看到這兩個老頭子爭吵的面紅耳赤,心里忍不住偷樂,心想這種場面真是難得一見啊!
“二位大學士都不要再爭吵了,咱們還是心平氣和的想想辦法吧!”
朱元璋又給李霖使個眼色,要讓他趕快把這個事情擺平!
李霖此時苦笑著一聲,然后說道:“其實大家如果能想明白的話,這科舉制度無非就是給天下士子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如果繼續實行科舉,就只能南北分榜,北方考生在北方做官,南方考生在南方做官,時間長了,大明豈能不出問題?”
李霖這么一說,劉三吾等人的臉色也難看起來,眾人都小聲議論起來,因為這確實是個大麻煩!
最后劉三吾陰沉著臉說道:“如果暫停科舉,李駙馬可有好的方法安置全天下的讀書人?”
李霖聞言笑了笑:“現在咱們的大明正是用人之際,安置這些讀書人還是很輕松的,可以先讓通過考核的讀書人從底層做起,等他們資歷高了,政績好了,再往上提升。”
“這不還是科舉么?”朱元璋有些不高興的問道。
“這種考試模式和科舉相似,但又不是科舉,科舉難度高,選拔的人才少,但是兒臣所說的考試可以一次安排大量就業崗位,例如翰林院就能招納數千人,各個省、州、府、縣乃至村落都可以安排成百上千的崗位!”李霖笑著解釋道。
“如此一來,天下士子的問題雖然能夠解決,但是卻會給財政帶來巨大的壓力啊!”
朱元璋第一時間就想到了自己的財政壓力,所以根本不敢贊成李霖的建議。
“父皇,這些士子都是底層官吏,每月的俸祿開銷并不大,也就跟培養十萬精銳士兵的壓力差不多,但是卻能解決來自于讀書人的矛盾和壓力!”
聽李霖這么一分析,朱元璋覺得這個方法倒也可行!
這樣既讓讀書人覺得讀書有用,不至于給自己找麻煩,又不會影響到地主權貴之間的利益分配!
等到以后朱元璋徹底平定天下,再重新開啟科舉,到時候也不怕那些地主權貴給自己找麻煩了!
“諸位愛卿覺得駙馬的建議如何啊?”
朱元璋環視眾人,這時候沒有一個人再開口反對了。
此刻的朱元璋心里也松了一口氣,馬上說道:“既然沒有人反對,那就暫時停止科舉考試制度,更改為……統考,今后三年一次,由翰林院出題,凡考試合格者,皆由吏部統一分配職位,所有考中的考生必須從底層做起,每三年可參加一次晉級考試。”
朱元璋下詔之后,這件事情就成了鐵板釘釘的事情,壓在他心頭的石頭也總算落了地!
……
等到中秋,朱元璋在宮中設宴,四品以上的大臣皆可入宮赴宴。
李霖前幾天雖然幫著朱元璋解決了大麻煩,但是也沒有落得什么好名聲,因為有些讀書人覺得李霖斷送了他們一步登天的機會,所以有不少人都在街頭巷尾造謠生事。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旗县|
阿巴嘎旗|
黄大仙区|
库车县|
郸城县|
虹口区|
苗栗县|
盐源县|
闽清县|
芦山县|
永春县|
陆河县|
乐东|
汝阳县|
剑川县|
静海县|
兰考县|
甘泉县|
田阳县|
德钦县|
垫江县|
兴业县|
宽城|
翼城县|
正蓝旗|
梁平县|
松潘县|
四子王旗|
凤台县|
繁峙县|
偏关县|
庆阳市|
盈江县|
郓城县|
闵行区|
霸州市|
泾川县|
潢川县|
昌邑市|
新巴尔虎左旗|
宿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