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播種機都是黑科技-《四合院之都是黑科技》
第(1/3)頁
說到這里,不得不提李昭被特殊照顧的原因了,這件事還要從李昭這些年的所作所為說起。
在李昭穿越過之后,李昭就發現自己記憶力很好,成績也是快速提高,考上了科技大,除了自己的鋼鐵機械系,李昭還學了很多生物、農業方面的知識。
有感于村里的艱苦,這些年李昭很是做了幾件事情。
第一就是把蚯蚓養殖給搞了起來,養蚯蚓很簡單,自然界中隨處可見,只要控制好溫度和濕度,蚯蚓一般都不會死。養蚯蚓唯一的難點就是蚯蚓吃的是腐爛的植物,如何將植物快速轉變就是重點。
李昭在學校圖書館查了不少資料,最終配出了以硝化細菌、酵母菌等為主的菌群,將村里牲畜排泄物與切碎的植物根莖混合、發酵之后,作為蚯蚓飼料,經過兩年的摸索,蚯蚓養殖成熟了起來。
這不僅解決了豬、雞、鴨的育肥飼料,還讓李家村的肥料豐富了起來,最終的結果自然是好的,村里的莊稼長得更好,牲畜家禽也長得更快。
第二件事就是農業機械,李昭根據九十年代流行的幾款人力農用機械,重新設計了幾款小型農機。
主要是小型播種機、手搖式玉米脫粒機、小型人力鉆井機、押水井等。這幾樣機械非常簡單,但卻非常實用,大概流行了有二三十年時間,后來還是因為人們收入水平提高了,各種大型機械以及電力農機流行,才被淘汰的。
這些農機,對于現階段的農業生產,絕對是黑科技的存在,這些被李昭當做畢業設計給拿了出來。
就說播種機,我國早在漢代就已經有了,叫做耬車。農村常用的是三足耬車,可以用來播種小麥、黃豆這些株距密集的作物,不能播種玉米這種間隙比較大的農作物。
耬車使用的時候,前面人力或者畜力拉著前行,后面有人掌著扶柄,不停的晃動著耬車,使種子順著耬腿播入地里。這很考驗一個人的手上功夫,如果沒晃好,那么很可能導致播種不均,有的地方太密,有的地方太稀,不利于作物生長。
而李昭設計的播種機是千禧年左右流行的,分成幾種款式:第一種高級的,播種機前端用自行車輪,軸上一側是一個鏈輪。后端上面是料斗,放種子,料斗下方前側有毛刷,防止播種時卡種子。下面是耬腿,中間放一個周長與玉米播種間距相同的圓柱,比如周長30公分,圓柱上留有小槽,與車輪鏈輪同側也是一個鏈輪,料斗后側上方是扶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淳安县|
饶平县|
六安市|
龙里县|
乐平市|
德保县|
谢通门县|
樟树市|
板桥市|
砚山县|
深水埗区|
宜黄县|
千阳县|
清河县|
秦皇岛市|
通辽市|
涡阳县|
通辽市|
宜宾县|
马公市|
孟州市|
厦门市|
隆安县|
维西|
右玉县|
资溪县|
凉城县|
武山县|
奎屯市|
大方县|
钟山县|
西乌珠穆沁旗|
巨野县|
绍兴市|
扬中市|
历史|
蓬溪县|
砀山县|
乌兰察布市|
铜山县|
喀喇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