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皇上要建軍事學校的事情很快傳遍了整個京城,一些勛貴開始坐不住了。 從古到今,軍事人才的選拔往往都在他們這些世家里產(chǎn)生。這樣他們才能長期保持對軍隊的掌控。近些年雖然武人被文人壓成狗,但基本的上升通道還是保留的。現(xiàn)在皇上要建立軍事學校,那我們的孩子將來怎么辦? 這邊正整頓著京營呢,那邊又釜底抽薪開始搞我們的下一代,當真是不給我們留活路了?一時間,怨聲四起。 朱由檢知道這些人的想法,但他不想理會。 他找來了戶部尚書畢自嚴,要他從戶部抽些銀兩出來建設軍校。 做為大明的財相,他很稱職,因為他很摳門。聽了朱由檢的意圖,他開始了自己的長篇大論。 從先帝說到二祖,從文臣說到勛貴,從賑災說到邊餉。總之一個字:沒錢! 臣聽聞今年皇莊大豐收,能不能些糧食用來賑災? 他能說不嗎?他不能。 臣聽聞處決魏黨等內(nèi)臣查抄了不少財物,能不能從內(nèi)帑拿出來些發(fā)餉? 他能拒絕嗎?也不能。 結(jié)果一個銅板沒要到,還被畢自嚴要走了二百萬旦小麥和二百萬兩銀子。 說起來這畢自嚴當這大明朝的管家也是不容易。由于傾向東林,被魏忠賢視為眼中釘,好在天啟皇帝不糊涂,要不現(xiàn)在墳頭上的草都一丈長了。可就這也堵不住大明的財政窟窿,自己親兄弟畢自肅多次要錢發(fā)餉都拿不出來,導致寧遠兵變,最后羞憤自殺。 五月十八 軍校開工了! 他把正在科學院研究紡紗機的宋應星揪了出來,讓他去軍校工地上做監(jiān)工。 實際上同時能紡八根絲的紡紗機,他已經(jīng)研究出來了,正在逆向研發(fā)同時紡十六根絲的紡紗機。皇帝下命令了,只好放下手頭的研發(fā)工作,一頭扎進了軍校的建設,變成了宋監(jiān)理。 有了學校就不能沒有學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