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八十三章 族群信仰,無川不成軍,無粵不成國!-《全球聽證會:我成了秦始皇辯護人》


    第(2/3)頁

    想來。

    弗朗西斯,應該是看到了,某個大人物或者大勢力,在他的第一視角留言,弗朗西斯才會詢問。

    否則,以他那所謂的紳士驕傲,此時無論如何,都不會開口的。

    對于弗朗西斯提出的要求。

    林風并沒有匆匆回答,而是靜靜地等待著弗朗西斯繼續說下去。

    畢竟,

    問這個問題的人,可不是弗朗西斯。

    而是歐大陸,某個真正的大人物。

    如果這個問題,一旦回答不好,很容易引起連鎖反應。

    所以,林風并沒有把話說滿。

    林風的默然,弗朗西斯自然注意到了。

    他下意識的認為,林風是在藐視他,心中頓時生出了一股怒氣。

    可是,

    想到那位大人物的身份。

    弗朗西斯,也只能硬著頭皮,將那位大人物的話,原封不動的說出了來。

    “林,他想問……這種精神,對于后世,有影響嗎?影響有多深遠,未來的某天,這種族群的信仰,會不會隨著時間的消逝而被人遺忘?”

    弗朗西斯,將話原封不動的說了出來。

    說完這句話。

    他便不再看林風。

    反正,那位大人物交代的話,他已經問完了。

    接下來,林風無論回答與否,自然就是林風的事情了,與他無關。

    林風聞言,沉默片刻。

    “影響,自然有。”

    “縱然到了后世唐朝,西方諸國仍稱唐朝使臣為漢使,有一個西方小國的果王,看著唐朝使臣哭著說,‘不想今日附圖漢官威儀’!”

    “匹夫一怒,血流五步!”

    “正是因為有這種精神,那些本來只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在訓練過后,就會變成合格的戰士!”

    “而這種戰士,往往都是厚積薄發,往往都是非常可怕的。”

    “就算是放到現在,這種信仰,也依然在無時無刻,引導著龍國緩步前行。”

    “當年,為了保家衛國。”

    “300萬川軍出川抗戰,64萬多人傷亡,其中陣亡263991人,負傷356267人,失蹤26025人。”

    “90萬粵軍奔北抗戰,回來的……只有3000,甚至連軍功章,都沒有人去領。”

    說道這里。

    林風難免有些鼻子發酸。

    這種精神,無疑是震撼人心的,但是其過程,卻是殘酷的。

    “無川,不成軍。”

    “無粵……不成國!”

    “或許對于其他國家的軍人來說,軍功章,是神圣的,是不可侵犯的,是值得用生命來守護的。”

    “但是對于這些戰士們而言,他們之所以上戰場,保家衛國,奮勇作戰,為的是什么?”

    “你們覺得,是為了軍功章么?”

    林風深深吸了口氣,緩緩掃過其他辯護人的臉。

    這些辯護人,在聽到傷亡比例時,早已被震撼。

    但是聽到林風的問話之后,不由下意識的點了點頭。

    不僅僅是他們。

    就連觀看直播的各國軍人,也齊齊點頭。

    畢竟在他們看來。

    軍功章,是至高無上的榮譽。

    如果不是為了軍功,誰會去打仗?

    聽證會現場。

    林風自然將那些辯護人的表情看在了眼中。

    “不,你們錯了。”

    林風微微搖了搖頭。

    “但錯不在你們,因為這種特殊的族群信仰,你們體會不到。”

    “其實,無論是川軍,粵軍,湘軍……甚至包括大漢王朝的軍隊,這些軍人,之所以在戰場上悍不畏死,真正的原因很簡單。”

    說道這里。

    林風深深吸了口氣,“他們只是想安分的種地罷了。”

    此言一出。

    在場所有辯護人,包括弗朗西斯在內,頓時面露驚色。

    “不,不可能!”

    “難道,漢王朝軍隊之所以戰斗意志,比羅馬強悍,僅僅是因為,他們想要種地?”

    “區區種地,就可以讓他們有這么強悍的戰斗意志?這怎么可能?”

    “不會吧!出征90萬,歸來3000,這是多么驚人的戰損比,他們付出這么大的犧牲,僅僅是為了種地嗎?”

    “這是什么邏輯思維,根本無法理解!”

    各國辯護人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對于他們而言,根本無法理解這種行為。

    “你們當然不會理解。”

    正在這個時候,林風開口了。

    “就拿羅馬來說,不可否認,羅馬帝國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可是后來呢?羅馬還不是土崩瓦解,縱然在羅馬之后,歐大陸又出現了幾個輝煌的王朝,可是時至今日,歐大陸依然被分裂成數十個邦國。”

    “甚至,最初的羅馬人,是黑頭發,黑眼睛,白皮膚。”

    “可是現在呢?身處在羅馬舊地的你們,金發藍眼睛,黑眼睛黃頭發,金頭發黑眼睛……甚至連血統都已經在歷史的長河中,發生了改變。”

    “而大漢,兩千年前,是大漢。”

    “縱然,中間經歷了數次動蕩,甚至數次被外族統治。”

    “可,縱然如此,那又如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