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十月十二號這天,零點時分,依然還是電臺,許楊帶著他的新歌又來了,只不過這回是兩首。 “歡迎大家收聽你的月亮我的心,好男人就是我我就是曾賢。” “前幾天呢小賢我在這里給大家推薦了一首歌,相信大家都聽過了, 它叫《起風了》” “其中有這么一句歌詞,順著少年漂流的痕跡,那么這個少年是誰,他又是怎樣的少年。” “今天晚上,歌手許楊用一首《少年》給大家解釋什么是《起風了》里面的少年。” “歡迎收聽歌曲《少年》,演唱:許楊。” … “歡迎收聽月亮姐姐的點歌臺,前幾天呢大家點的最多的歌是許楊的《起風了》” “聽了這么多回《起風了》, 我腦海中只要聽到前奏就會想起一幅畫,畫中你的眼神, 明暗交雜,一笑生花。” “而今天許楊又給大家帶來了一副畫,一首《一路生花》送給大家。” … 當晚無數個電臺不約而同的在點歌正式播放之前播放了一首歌,說是一首歌,但實際上是三首歌。 原本將沒有關系的兩首歌,生拉硬湊與另一首大熱的歌扯上關系,換做其他任何一首歌恐怕都會被罵的體無完膚。 可不要小看《起風了》的歌迷們啊! 但當這首歌是《起風了》原唱的歌之后,歌迷們不僅沒有生氣,反而是在想,許楊會給出他們什么樣的答案。 作為一首大火的歌,《起風了》擁有數量眾多的粉絲,也在網絡上衍生出無數與之有關的金句。 歌曲歌詞不用多說,誕生了好多個乃至十幾個流傳甚廣的金句與梗,而在歌曲之外引用一個詞語誕生一個梗的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其中就有“少年”。 所以當許楊新歌以“少年”作為名字之后,不用多說, 《起風了》的粉絲們自己就會去考據兩首歌的相關性。 起初只是一小部分歌迷,但當他們流竄于各個歌迷群,論壇之后,這已經成為了眾多歌迷的任務。 但是還別說,真讓他們找到了或者說是自己腦補出來了一些相關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