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2章 心猿現通背展宏圖,尋道難帝羿指三星 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且說仙元會散,天上一天,地上便是一年。石猴在山中尋野果,飲山泉,食了草木,破了先天混沌,添了五谷之氣。外看和普通猢猻倒也無異。 遂與狼蟲相伴,虎豹為群,獐鹿做友,獼猿認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那花果山端的是仙山寶地。 勢鎮汪洋,威寧瑤海。丹崖鳳棲,麒麟獨臥于峭壁奇峰,晨時常聽錦雞鳴叫,石窟每觀偉龍出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鶴。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云。 只因是仙地,異獸也開了靈智,石猴日漸入了其中。 明悟子時得陽氣,丑則雞鳴,寅不通光,而卯有日出。辰時食后,而巳便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向西蹉,申時晡,日落酉,戌黃昏,人定亥。 一朝夏熱,與群猴避暑,松陰下玩樂。 世人皆知釋迦摩尼修道于菩提樹下,達摩在雙林樹下修道。卻不知花果仙山的這顆滿身松針,崢嶸巨松便是石猴的修道之始。 石猴混在群猴中嬉戲玩耍,時長日久漸有六欲七情。從攀爬樹枝,采花覓果這種基礎的生存技能學習。 到不愁吃喝,便開始拋彈子,邷幺兒游戲享樂,漸入跑沙坑,砌寶塔,參老天,拜菩薩。無憂無疑,肆意灑脫。 群猴玩耍了一會,便去山中澗泉戲水。 忽有一猴喊道:“這澗水也不知是哪里的水,我們今日無事何不尋流而上好好探探這源流。”眾猴皆應,于是拖家帶口喊兄呼弟,一同動身探查。 順澗爬山,眾猴四散奔走,好不快活,精神滿滿直至澗流之源。 若修道有心之人至此,定會大呼這猴群行跡,竟似打坐冥想之時氣脈貫通流轉之功法。自這顆巨松之下,氣運傳流到澗水源頭。 那源流之處乃是一處瀑布飛泉。 如同人體連接腦干的中樞一樣,冷氣分青嶂,馀流潤翠微。雖是瀑布,但水流潺湲緩慢竟似流淌的血液一般飽含生機。 眾猴皆以為奇,驚呼好水。這水一路順流到山腳之下,直接大海之波。 “哪個有本事的,敢鉆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者,我等即拜他為王。”有猴大呼。 因為猴群數目太多,石猴一時也沒找到是哪個好事的,真真是個賴種。 然而似有預謀一般,當大王這等無聊要求,那隱于群猴的竟連呼三聲。 這可真真激怒了石猴。此時群猴面面相覷,一時無人動身,偌大的瀑布邊,雖是天瀑如幕,但因水流遲緩,倒也無落水擊石之聲。這猴群本就從來無主,被這要求一震,更顯寂靜。 初生牛犢不怕虎,本就肆意慣了,石猴起身跳出便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 今日芳名顯,時來大運通。有緣居此地,王遣入仙宮。 石猴蹲身瞑目,將身一躍。徑跳入瀑布泉中。一時泉流如急矢,轟鳴之聲大作,氤氳之氣布滿瀑布。 然瀑中石猴,則是猛然睜眼抬頭觀看,那瀑里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 石猴一時也是有些發愣,定住了身,穩了穩神,仔細看來。 原來是座鐵板橋,橋下之水,沖貫于石竅之間,倒掛流出去,遮閉了橋門。若不是石猴有大勇氣敢縱身一躍,又有大氣運傍身,單是落位之地偏離,也定要留個傷。 如若石猴不是如此,斷是不能發現這橋的。 石猴欠身上橋頭,再走再看,卻似有人家住處一般,真個好所在。 但見那石橋對頭,翠蘚堆藍,白云浮玉,光搖片片煙霞。鍋灶傍崖存火跡,樽器靠案見肴渣,石座石床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見那一竿兩竿修竹,三點五點梅花,幾樹青松常帶雨,渾然個人家。 看罷多時,跳過橋中間,左右觀看,又見橋口正當中有一碣石,鐫著行楷大字曰“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石猴喜不自勝,急忙抽身往外便走,蹲身閉目,跳出水外,奈不住性子便急切出聲道: “大造化!大造化!” 眾猴見其出,便將團團圍住,問道:“里面如何?水有多深?” 石猴則是笑道:“沒水,沒水,里面就是一座鐵板橋而已,但橋的那邊,卻是天造地設的一座家當。” 眾猴疑惑,石猴則笑著講述了自己進入瀑中所見之景,復又說道: “里面且是寬闊,容得千百口老小。我們都進去住也,真個是我們安身之處,省得受老天之氣。” 然群猴則無一入過其中,故眼界有限,覺得水中自然是水,哪會有什么神仙寶地。眾猴之中只有石猴進入過瀑中,當知此間玄妙,五分炫耀,五分真切地講述著此中真意。 人生在世外,有風有雨,無處避躲藏身。霜寒時有浸體,雷聲常有所聞。而一入此中福地洞天,則煙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眾猴聽的也是滿心歡喜,遂讓石猴引路,便要入這境界。 石猴則是交代一番,需怎樣閉目蹲身,便起身向瀑中一跳,高叫道:“都隨我進來!進來!” 只看這群猴,有膽大的,都跳了進去。膽小的,一個個伸頭縮頸,抓耳撓腮,大聲叫喊,纏一會,也都進去了。 也虧的是有石猴引路,若讓這群猴皆第一次嘗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