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大司馬遣一位上將,領精騎萬人馳援南陽郡。孫堅便會走了。”荀攸言之鑿鑿道。 張繡微微點頭,孫堅兵馬太少,又沒有騎兵。這一次其實是趁虛而入。現在他已經平定洛陽,大局已經穩定。 紀靈已經先領步軍五千人回去了,如果再有精騎萬人南下,孫堅便也該走了。 打起來對孫堅沒好處。 張繡稍稍考慮了一下,對戲志才道:“以黃忠為征南將軍、假節、都督荊州諸軍事。” “以紀靈為奮武將軍。章回、鄧至為中郎將。” “以華雄為驍騎將軍。領精騎萬人南下解救宛城。若孫堅走,便讓他回來。” “以耿武為荊州刺史,治所在宛城。” 戲志才應諾了一聲,朝著張繡、荀攸各自拱手,轉身下執行了。 隨即,張繡想了一下之后,對典韋說道:“大兄。召見賈詡、陳宮、蔡瑁....等人來大廳。” “諾。” 典韋應諾了一聲,也下去了。而后張繡對荀攸道:“先生請。” “諾。”荀攸應諾了一聲。張繡在前,荀攸在后,二人到達了大廳內坐下。 不久后,張繡傳召的人都到了,戲志才是最后到達的。眾人一番見禮之后,張繡環視了一眼眾人,心中頗為滿意。 這文官班底,在整個天下,也算是出類拔萃了。 張繡在開始之前,先為眾人介紹荀攸。在座眾人有的認識荀攸,有的不認識荀攸,但幾乎都聽說過荀攸。 荀攸海內知名,乃天下名士也。 但不管是誰,都露出了喜色。 大家都是坐在名叫“張繡”的這艘大船上的,張繡能有荀攸相助,真是可喜可賀。 一番笑語之后,張繡斂容說道:“如今天子年幼,不能親政。我貴為大司馬、大將軍,執掌朝政。而朝廷政令,卻不出十郡范圍。我欲練兵秣馬,平定天下。只是事情繁雜,不知從何著手。諸位以為如何?” 對于這件事情,眾人都沒有意外。張繡初掌朝政,當然是梳理朝政,然后才能練兵秣馬,調動稅賦,用兵出征。 賈詡是先前的驃騎長史,如今自動晉級成為了大將軍長史。如今張繡已經是飛黃騰達,他卻也是熱枕,乃是第一個拱手出主意。 他大袖落下,肅然道:“明公。天下大事莫過于賞罰。我以為,應該從中著手。” 包括荀攸在內的眾人,都是輕輕點頭。 天下大事莫過賞罰。 對有功之臣封賞,能收取人心。 對有過之人處罰,能震懾人心。 賞有恩,罰有威。 賞罰分明,便可操弄權柄。所以人主之權,唯有“賞罰”不可借給臣下。否則便可江山傾覆,成為亡國之君。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