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張繡到達城門口的時候,便見侯相李陽率領侯國內的官員,以及士族或豪族代表人物,站立迎接。 這里是張繡的侯國,他也算是衣錦還鄉了。 張繡策馬上前,侯相李陽率領眾人下拜,口稱“明公”。 “諸位請起。”張繡扶起了李陽,然后抬頭對眾人說道。在城門處,張繡在李陽的介紹下,認識了一番在場的人物。 張繡禮賢下士,一一言語了一番,讓在場的人物,很是感動。 在這魯陽城內,有一座魯陽侯府。 乃是當地一位土豪獻給張繡的,眾土豪還出錢修繕了一番,還送了不少美女、侍女、仆役什么的。 張繡進入了魯陽侯府之后,便在侯府內設宴。待次日一早,張繡又召見了一番昨天所見的人。 張繡沒有說太多,只有三點。 一,鑒于南陽連年戰亂,魯陽百姓生活窮困,減免魯陽侯國的三年稅賦。 二,凡魯陽官員,需得廉潔,貪贓枉法者,殺。為了防止官官相護,欺上瞞下。張繡定了一條,若是發現有官員貪贓枉法,就派人去洛陽找他,一旦坐實,舉報者有賞。 三,禁止侯國內的豪強、士族隨意欺凌乃至于殺戮百姓,違者,殺。 策略雖然簡單,但是有效,而且大道歸一,其實只有一條而已。 撫恤百姓。 減免稅賦是撫恤百姓。 加大對貪贓枉法的追查力度,也是撫恤百姓。 控制豪強、士族欺壓百姓,也是撫恤百姓。 這是張繡在略陽就琢磨出來的道理,也就是李世民的名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等他取代董卓,掌控朝政的時候,必然也是會這么做的。但是現在,他也就只能在他的魯陽侯國內過過癮了。 而在場的官員、士族、豪族,也都是聰明人,聽了張繡的話之后,便知道張繡的意圖了。頓時都是心中一凜,張繡可不是等閑之輩,而是手握兵權的朝廷上公、上將,張繡要碾死他們,就像是碾死螞蟻一樣容易。 總而言之,張繡表明態度,這些人也都聽了,也就結了。隨即,張繡便讓這些人離開了。 他則帶上了典韋,以及麾下輕騎,在這魯陽侯國內閑逛起來。這一閑逛就有三天時間。 張繡走訪了鄉村,也與街坊交談過,了解民生。也舉起了屠刀,殺了一起在魯陽侯國府內,一起喝過酒的官吏。 有人的地方,肯定有江湖。 有官員的地方,肯定有人貪贓枉法嘛。 雖然才短短的三天時間,百姓就已經認了張繡了。談論起張繡,都是眉飛色舞。 口稱“君侯”,而不是“明公”。 理論上來說,這些魯陽侯國的父老,都是張繡的子民,而不是漢朝的百姓嘛。 在侯國內過了一把贏之后,張繡也不眷戀,怕拍屁股率領百姓,回去了洛陽。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