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上頭給社科院考古所安排的住址還不錯。 兩棟連在一起的二層小平房,中間還有一個面積不小的農家院,院子里還有個小豬圈,圈里養著兩大一小三只花豬。 雖然說鄉土氣息濃郁了一些。 但是在喇家村這樣一個內陸省份的小村莊內,能盤下這么個院子,已經很難得了。 兩棟小樓,四層加起來一共八間房。 男生四人一間,女生三人一間,簡單的分配一下之后,陳翰就和三位師兄拎著行李搬了進去。 考古系的學生和其他大學科系不太一樣。 畢竟考古這門學科,有些東西是根本沒辦法通過文字課本就能教會的,必須得結合實際經驗才能學到精髓。 基本上從大三剛開學開始,考古系的學生們就要頻繁跟著老師一起實習,特別是每年的夏秋春三季,更是基本上都呆在發掘現場。 這也算是一種對考古系學生的考驗吧,提起讓他們感受一下考古行業的生活,嘗一嘗田野考古的辛酸苦辣。 所以對于這種跑到偏僻鄉野生活的經歷,過去兩年陳翰還是經歷過很多次的,倒也熟稔。 四人一間的臨時宿舍,感覺就像是大學宿舍一樣,親切! 陳翰熟練的將自己帶來的行李箱塞到床底下,笑著向對床正在整理床鋪的師哥問道:“師哥,聽說還有其他考古隊源源不斷的趕來喇家村。” “這次可真是大項目啊!” 這位和他同房間的師哥叫莊云鵬,同樣是孔文建手下的博士生,比陳翰大了三屆,與蘇颯是同屆的,今年都在準備畢業論文。 他聽到陳翰的感嘆,直起腰嘿嘿一笑:“小師弟,這次我們還算是運氣好了,還能有村里的民居住。” “后頭來的其他各省和大學的考古隊,估計就只能等工地上的流動板房建好了,住進流動板房里了。” “流動板房住起來,可沒這些樸實的民居舒服啊!” 想到去年在連山崗舊石器考古基地實習時住的流動板房,陳翰立馬悻悻然的點了點頭。 師兄說的對啊! 為什么田野考古,總是會被考古人說是“下工地”,不就是因為工作形式和工地很像嘛! 像到就連工地很常見的那種流動板房,在考古現場也是隨處可見。 考古工作者們,可真不像外界一些人想的那樣,天天就在琢磨著去哪里挖別人祖墳,然后有計劃的動身。 實際上考古隊大部分情況下,都無法決定自己去哪里考古。 都是哪里出現情況了,才火急火燎的趕過去。 如果是城市內的基建施工挖出古墓了,進行保護性發掘,或者搶救性發掘,那還好說,就近就能找酒店或者招待所下榻,住的還不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