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怎么行,大家都這樣搞,香江股市豈不是亂套了;結果就是,港府緊急叫停,大家才沒有得逞。但是已經實行了ab股的會德豐,便成為了漏網之魚。 “沉住氣,不就是6.2港幣每股嘛,能不能有點出息!”林祖輝鎮(zhèn)定的說道。 “恩恩,我聽大佬的。” 那邊方進聽林祖輝語氣淡定,便也安心下來。 要知道,大智慧投資公司投資了1900萬的資金購入會德豐,成本價不過才4.3港幣;按照現(xiàn)在的收購價,他們已經獲得了四成的利潤。 大佬不愧是大佬,這份投資意識簡直是吊打全香港的的股民。 林祖輝在電話里說道:“別管那么多,邱德拔得不成會德豐。一個過江龍而已,香江不知道有多少地頭蛇,那里輪得上南洋財團來挑戰(zhàn)。” 邱德拔在星島華人富豪中排名第二,僅次于黃廷方家族,家族資產接近百億。 “恩” 放下電話,林祖輝露出得意的笑容,自己終于可以見證一場收購大戰(zhàn)了。 自己不僅可以見證,還能參與進來。 ....... 會德豐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一些聰明的股民們并不會第一時間將籌碼交給邱德拔,但也有部分傻子交出去,但不會影響大局。 原來。 如果不是會德豐大戰(zhàn),大部分香江人還不知道,會德豐最大的股東其實是張玉良家族。 張玉良的父親張祝珊靠西藥起家(朝戰(zhàn)發(fā)戰(zhàn)爭財,所以后來全部走資澳大利亞),50年代后期涉足房地產。1962年,張祝珊的四子張玉良,以家族資金修建了兩幢大廈——聯(lián)邦大廈、國際大廈(兩座大廈1981年售價23億),可見這個家族有多么富有。在哪個時候,四大家族沒有一個可以比得上張家。 那個年代香江的證券交易所僅一家英資——香港會,華人公司上市難于上青天;張玉良便決定借殼上市,他先后用聯(lián)邦大廈和國際大廈,換取馬登家族旗下的聯(lián)邦地產77%股份。 1970年至1972年,張玉良再用聯(lián)邦地產的部分股份及大批物業(yè),換取了馬登家族會德豐的股份;最高時,張玉良占會德豐40%的股份,而馬登家族還不到20%。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