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86章 奏疏 京城三大營,中軍衙門。 衙門大堂里,只有兵部尚書方逢時和彰武伯楊炳二人。 看著神色凝重的方逢時,楊炳出言勸道:“大司馬,您又何必如此較真?” “前兩年,首輔張江陵也曾經動過徹查過京城三大營之事,但也是無疾而終。 這次裁汰個幾千的老弱病殘,就已經能夠給皇上一個交代了。” 方逢時還在翻看著卷宗,沒有出聲。 楊炳繼續道:“大司馬,這京營吃空餉之事,可是盤根錯節無數啊。” 這時,方逢時倒是抬起頭來,贊同道:“彰武伯說的不錯,確實是盤根錯節無數。” 啪! 方逢時將卷宗猛然一拍: “這偌大的京營,吃空餉的空額竟然有兩萬余!” “朝廷一月給三大營的軍餉是三十萬石糧食,折一個士卒就是二兩多的銀子。 兩萬多人,這一年二三十萬兩銀子!這還不算口糧、軍械與軍衣。” “還有兩萬余是各家的奴仆,在家里伺候著他們的主子,卻來朝廷里領他們的俸祿!” “若是全部算上,一年七八十萬兩的銀子都進了誰的腰包里?” 楊炳低聲道:“這里面可是牽扯著十幾家豪門勛戚……” “這武清伯可是占了大頭……” 武清伯便是當今天啟皇帝的外公、慈圣太后的父親,李偉。 隆慶六年,加李偉為中軍都督府都督同知。 后來萬歷皇帝即位,封其為武清伯,追贈李偉三代,食祿千石,并賜乘肩輿。 可以說,武清伯李偉就是當朝權勢最大的外戚。 “天子既然讓本部堂來查,那本部堂就不能藏著掖著,敷衍天子。” 方逢時擲地有聲的說道。 …… 一封朝奏九重天。 方逢時的一封奏疏在京城掀起了驚濤駭浪。 隨著張居正在府上休養、潘晟和于慎行入閣,現在內閣的形式便是張四維已經全面掌握了內閣的大小事務。 饒是張四維宦海沉浮這么久,看到這封奏疏也是倒吸一口涼氣。 自土木堡之變后,京城三大營內不如外、空額偷餉的糜爛現象就已經開始了。 百年來,有人想動手處理,但都是鎩羽而歸,無功而返。 無他,勛戚與國朝共榮。 京營貪腐不是一家一戶之事,而是幾家十幾家王公貴族、皇親國戚的參與。 這一個貴族群體的既得利益者,是最難動搖的。 以一人之力對抗整個勛貴集團的清查京營,張居正能做嗎? 能。 但是他炳政推行改革得罪的人已經夠多了,也沒有必要多拉上一群敵人為自己的改革增加阻力。 分得清楚主次矛盾,有強硬也有妥協。 一手執光明:厲行改革,開創大明萬歷中興。 一手執黑暗:與士人不恥的馮保合作,任用親信打壓政敵。 以黑暗開道,來衛心中光明。 這大概就是張居正在后世贊譽滿身的理由吧。 但方逢時不是張居正,張四維更不是張居正。 “召另外三位大學士前往公廳議事。” 張四維吐出一口氣,此事他無法專斷。 文淵閣的吏員剛剛泡好茶,張四維,申時行,潘晟和于慎行就走入了公廳落座。 雖然張居正已經搬著自己的東西離開了文淵閣,雖然張四維已經掌握了現在的內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