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22章 大明三冗兩積,積弊甚矣! 無論如何,大明朝也只有張居正這一位首輔敢向全天下的巨賈官紳開刀了。 清丈土地固然有瑕疵,與為大明國庫多出來的稅銀相比,就顯得有些不值一提了。 “張先生覺得我大明朝有何弊?” 朱翊镠與張居正不知不覺來到了御花園中。 “大明之弊,吏治有欺民貪污之患,宦官有權柄過重之嫌,邊境有衛所不堪一擊之危……”張居正直言不諱道。 權傾朝野的張居正,毫不避諱大明朝的問題,就算談話的對方是天子。 “朕以為,如今的大明倒是像北宋。” “冗兵,冗官,冗費,積貧,積弱。” “陛下何以見得?” 張居正問道。 “冗兵之說,天下衛所之兵百萬有余,然軍屯之地收于邊鎮將領與地方豪紳,朝廷養百萬之軍,開銷甚大。” “冗官之說,國朝至我天啟朝,恩蔭之官不計其數,舉薦科舉入仕者更多。” 朱翊镠繼續道。 “冗費之說,冗官冗兵自然導致冗費。 但此大明又與宋不同,我大明宗藩何其多也!” 張居正點了點頭,“臣也以為宗藩之事,尾大不掉。 長此以往,朝廷恐被宗室所累!” “嘉靖年間,御史林潤曾言:天下財賦,歲供京師,米四百萬石,而各藩之米,竟八百五十三萬石。” 朱翊镠之前看過了十幾篇敘述明代宗室的論文,提及此處自然是信手拈來。 “陛下之才,遠勝臣當時矣。” 連林潤之語天子都爛熟于心,張居正不由道。 “難得聽張先生出言拍朕的馬屁。” 朱翊镠笑道,“誰人不知張江陵乃是神童。” 張居正面色如常,“臣何能及陛下。” 國家大政,國朝之弊,十四歲的天子信手拈來,這讓張居正如何小覷? “至于積貧積弱,張先生比朕更清楚。” “大明能戰之兵,無非就只有戚繼光將軍的戚家軍,還有李成梁將軍的遼東鐵騎了。” “可嘆俞老將軍殆沒,我大明失一定海神針!” 張居正默然。 …… 張居正單獨入宮奏對數個時辰的消息,如同長了翅膀一般傳遍了整個京城。 京中的太小官員猜測不斷。 有人說張居正對早朝安排不滿與天子爭吵一番,雙方不歡而散。 有人說張居正隆恩正盛,天子與其推心置腹,并表示國事盡交付之。 張居正風言風語皆入耳,但只是曬然一笑。 又一道旨意從乾清宮出: “奉天承運皇帝,敕曰:能戡平倭亂,不貪寸功,忠誠許國者,有將俞大猷。 今將星隕落,朕何其悲乎!今追贈俞大猷為奉天翊衛宣力武襄、右柱國、特進榮祿大夫。 欽此!” …… 坐在次輔值房的張四維有些悵然若失。 無論是萬歷皇帝還是天啟皇帝臨朝,張四維發現自己的生活完全沒差。 本以為新帝登基,自己會被天子倚重,就此指點江山,掌握朝中大權。 事與愿違,自己還是蹲在次輔的值房里處理著瑣事。 再等等張四維,你一定可以的! 張四維在心中默默為自己鼓勁兒。 臥薪嘗膽,才可謀得萬世。 …… 遼東城。 城墻低矮無比,但守軍卻是似乎沒有任何加固的意義。 因為駐守在此的將領向來以為,最大的防御就是進攻。 與其加固城墻,不如主動出擊盡殲滅強敵。 與城外的荒涼破敗不同,城主府內遍布著的奇石異草被打理的井井有條。 庭院之中,山石與流水交錯,小橋與亭廊交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