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開粥場-《從揍哭劉徹開始》
第(1/3)頁
長信宮中舉行“慈善宴會”的時候,劉榮正帶著曹壽、衛青等人在長安城中探訪災情。
他還不知道,自己捐贈萬金的舉措,已經一舉收獲了竇太后的歡心。
劉榮站在城頭之上,只見源源不斷的災民向著長安城涌來。
關中人口過百萬,能夠居住在城中的畢竟是少數,大部分百姓還是生活城外的鄉村之中。
鄉村之中,災情往往更加嚴重,得到的救援最少。
朝廷的糧食有限,只能優先救濟城內的百姓,以免發生動亂。
于是,為了活命,人們不約而同的向著長安城涌來。
他們知道,只有在這里,才能夠得到食物,得到一個活命的機會。
短短幾天的時間,長安已經人滿為患。
到處都是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的災民。
偌大的長安城,儼然成為了煉獄之城。
。。。。。。
劉榮望著黑壓壓的人群,心情十分沉重。
這種場面他還從來都沒見過。
他前世生活在物質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
由于高產農作物、化肥、農業機械的推廣,人類從來就不會缺糧食吃,饑饉已經是一個歷史名詞了。
穿越之后,他更是直接成為了當朝皇子,是位于金字塔尖上的統治階層。
每日奢靡富華,紙醉金迷,還曾見過人間疾苦。
如今,驟然見到如此多生活在饑餓邊緣,垂死掙扎的百姓,他大受震撼。
不是說文景之時是盛世嗎?不是說長安糧倉中的糧食常常多到腐敗不可食嗎?
怎么還會有這么多的災民呢?
劉榮不解。
衛青出身社會底層,對于生活的殘酷有著清晰的認識。
他解釋說,朝廷的糧食雖然多,但是老百姓手里的糧食其實并不多。
一年之中,他們能有半年不餓肚子就已經非常不錯了,剩下的半年就要靠各種野菜、麩糠度日。
看著劉榮疑惑的表情,衛青繼續解釋道。
一個五口之間,最多也就耕種幾十畝地罷了。
為什么這么少呢?
因為能夠用牛耕地的是少數人。——牛的價值不菲,養牛也是一筆開支,注定了只有少數人家里能夠有牛。
大部分人家還是靠人力在耕種,人力有窮時,這就限制了耕種的面積。
一畝地的糧食產量能有二三石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在雨水不好的年頭,一畝地也就收成一石糧食。
如果是租借的地主的土地,一石糧食就得交半石的租。
另外,還得給朝廷交稅。
雖然這些年朝廷的賦稅連年降低,目前已經降低到了三十稅一,但仍然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除去了租稅成本,百姓們剩下的糧食就更少了,因此常年挨餓,吃不飽肚子。
衛青說,他小時候在平陽縣放牛的時候,就常常挨餓,還是來到平陽侯府之后,這才能夠吃飽飯。
。。。。。。
劉榮聞言,點了點頭。
他還是太年輕了,他還是高估了這個時代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文景號稱盛世,但大部分百姓仍然吃不飽肚子,這就是現實。
百姓手里沒糧食,驟逢暴雪,連凍帶餓,自然就陷入了死亡的境地。
劉榮苦笑,想起了前世看過的一本名為饑餓的盛世的書籍。
幾千年來,哪怕是盛世百姓都是饑餓的,遑論其他時期呢。
劉榮暗下決心,等災情過去,他一定要搞點農業發明出來,提高一下這個時代的農業發展水平。
讓百姓都能吃得飽,穿得暖,這就是劉榮以后執政的愿景。
在此基礎上,再向外征伐。
當然,這都是后話了。
最少得先當上太子,才能開始執行。
任重道遠啊。
。。。。。。
“走吧,我們到街道上轉轉。”
劉榮說道。
隨即帶著眾人走下了城墻。
他們行走在街道上。
到處都是災民,神色憔悴,骯臟惡臭,猶如哥布林。
看到有人經過,他們就會沖上來,半乞討半搶奪似的討要食物。
人一旦餓極了,為了活命,什么時候都干得出來。
哪怕是順民,也會變成強盜。
在衛青等人的護送下,劉榮好不容易才通過了這一段街區。
曹壽大聲的謾罵著。
他的衣服上滿是臟臟的手印,就是剛才那些災民留下的。
其他幾個人的情況也差不多,全都被災民掠奪撫摸了一番。
唯有劉榮被護在中央,這才幸免于難。
劉榮暗自搖頭,長安,堂堂的帝都,已經成了法外之地了嗎?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坝县|
清水县|
佳木斯市|
闻喜县|
宁武县|
托里县|
马山县|
泉州市|
武乡县|
富宁县|
丰城市|
朝阳区|
南充市|
扬中市|
金川县|
海兴县|
宣武区|
寿光市|
玛纳斯县|
大渡口区|
青州市|
罗甸县|
昭苏县|
南平市|
临洮县|
黑山县|
来宾市|
白水县|
鹿泉市|
梅河口市|
新建县|
师宗县|
昆明市|
天等县|
西林县|
邹平县|
平潭县|
抚松县|
西盟|
花莲县|
托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