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懷濟笑道:“弊寺本來沒這規矩,只是近一百年來,承蒙江湖諸派看得起,泰半解除兵刃入寺,時間一久,成為慣例,并不是弊寺有意為難。” 王知策笑了笑,道:“如此說來,我等師兄弟皆不可入寺了。本派門規‘劍在人在,劍亡人亡’,規矩不可破,佩劍亦不可解下。” 懷濟雙手合十道:“王掌門說笑了,本寺封山多年,本想遠離紅塵是非,一心修禪,不問世事。如今山門重開,親迎四方來客,卻是緣法使然。” 懷濟語氣坦然,說話有理有據,不卑不亢,頗有高僧氣度。 杯渡此時調息完畢,他平生崖岸自高,方才差點折在小輩手中,是以嘲諷道:“華山位列名門正派,不想蕭掌門卻使得此等歹毒功夫。” 蕭瑾裕道:“禪宗以慈悲為懷,常樂為宗,不知禪師練武為何?”杯渡一時氣急,竟啞口無言。 懷濟道:“諸位,請隨貧僧入寺一敘,有事不妨坐下來談。” 眾人魚貫而入,過了山門,便是甬道。甬道兩旁就是蒼松柏樹掩映下的碑林,因碑石如林故稱碑林。 經甬道過碑林后便是天王殿,天王殿位于碑林的盡頭,以供奉象征“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而得名。因為人數眾多,便在天王殿前面擺了部分座椅,只供位高權重、年長德高之人落座,其他人分站兩旁。 懷濟、杯渡等人坐在主位,背靠天王殿大門,蕭瑾裕、呂晴雪等人坐在左手客位,王知策、郝知泫幾人坐在右手客位。 呂晴雪出言發難道:“懷濟方丈,先師葉先生和晏師姑當年死于少林寺中,此等血海深仇不共戴天,晚輩今日來此,便是想向方丈討回公道。” 杯渡性格兀傲孤高,聞聽此言,冷冷說道:“存心鬧事的蠅營狗茍之徒不知凡幾,不過是自尋死路,本事不濟,又怨得了誰?” 呂晴雪聽他言語嘲諷先師、先師姑,倏然站起,按劍冷冷道:“好個口出不遜的老和尚,你辱及先師、先師姑,待我與爾一決生死!” 杯渡聞言大怒,在蕭瑾裕手上沒討到好,已是折了面子,現今呂晴雪竟也敢向他挑戰,端的是小視于他! 登時起身冷冷道:“便是葉章陽、晏荏香活著,貧僧也不曾放在眼里,待貧僧稱量稱量你的黃陵絕學。” 蕭瑾裕曉得呂晴雪不是杯渡的對手,起身笑道:“呂師姐不必動怒,有一事我們尚沒問清,少林寺的方丈究竟是懷濟上師,還是杯渡禪師?” 杯渡捻了捻佛珠,道:“本寺方丈是懷濟師侄。” 蕭瑾裕笑了笑,道:“蕭某以為杯渡禪師是少林方丈呢,看來是蕭某錯了。” 此言綿里藏針,杯渡登時懂得,須發皆白的他臉漲得通紅,蕭瑾裕嘲諷他擅自出頭,置方丈于何地,杯渡氣急,想要開口反駁,卻又不知如何反駁。 懷濟笑道:“蕭掌門初出江湖,有些事自然不甚清楚。杯渡師叔是本寺前任方丈,對江湖事見多識廣,貧僧雖是現任方丈,有些事還是要找師叔請教的。” 杯渡聞聽此言,臉色稍霽,隨即坐下。 蕭瑾裕心中一曬,暗念懷濟話中有話,暗指他年輕氣盛,不懂人情世故,本來沒他的事,非要橫插一腳,到少林寺里找麻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