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夜無話。 第二天一早,白氏就來敲沈佳言的門,催她快一些。 昨兒個她們就跟村里有牛車的那一家說好了,一人出三個大錢,雇那牛車將她們和曬干的貨物送到鎮上去。 牛車不大,除了她們還有別人,要是去遲了,只怕連坐的位置都沒有了。 沈佳言昨晚就將東西都收拾整齊了,兩個大背簍,一個里頭裝著曬干的蜈蚣,一個里頭裝著各式的布口袋。 沈佳言心細,每一樣的野山菌都分開裝好不說,還提前篩選過一邊,那些破損品相不好的,都被她篩選下來,留著自家吃,品相完好的才裝在口袋里拿去賣。 到了村口老槐樹下,牛車已經在等了。 車上已經有了人,白氏和全氏也都正在牛車邊,將自家的東西往車上放,看到沈佳言過來,忙招手。 一邊還給她騰挪出了放背簍的位置,又在兩人中間給擠出來一個人的位置讓她坐下。 因為有貨物,牛車也搭載不了幾個人,看著位置都坐滿了,趕牛車的男人也就吆喝一聲,揚起鞭子出發了。 天這個時候才蒙蒙亮,坐在車上的都是本村的婆娘,寒暄了幾句,就開始從懷里摸出早飯來吃。 起得太早,怕耽誤了時間,大家都是帶著早飯,有的是昨晚剩下的饅頭,有的是早上烙的餅,也有的是菜窩頭。 講究一點的還帶上一竹筒熱水;圖個方便的,也就從水缸里直接舀涼水帶上,一邊啃饅頭窩頭,一邊喝水,能吃飽就沒啥可挑的了。 那家里艱難一些的,不僅舍不得出錢坐牛車,靠著腳力走到鎮上去,更不用說吃早飯了,要趁早趕到鎮上將東西賣出去,再匆忙趕回來,還能趕上中飯,省上一頓。 就著早上涼涼的山風吃完早飯,一群女人在,也不會閑住嘴,七嘴八舌的說起閑話來。 最近村里大家都忙,也無甚八卦,大家關心的不過是這野山菌今年的價格,話題自然也繞不開這個。 有的婆娘高興,今年的收獲比往年多,能多賣出幾十個大錢,也能割一點肉回去給家里老小打打牙祭。 也有那經驗的婆娘在擔心,說今年得虧老天爺開眼,風調雨順,采到的山菌子是比常年多,就怕那些外地的商販趁機壓價。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