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感謝老師,感謝幼兒園老師,也感謝小學老師,原來任何一丁點的知識,真的是真金白銀,和無價的財富。 就因為劉備沒上過幼兒園,看吧,他背書就不行吧。 有了李孟羲三人的幫助,不一會兒,劉備就記住了兵法十三篇大綱。 畢竟字也不多,劉備沒有心理壓力的情況下,背起來不難。 綱目算是完了,劉備意猶未盡,迫不及待的讓關羽開始教兩人兵法正文。 一抬頭,劉備看到關羽在發呆,不知關羽在想什么想的出神。 “云長?”劉備小聲叫了一句。 “奧?!标P羽驚過神來,笑著問劉備,“大哥記完了嗎?” “記完了?!眲浯鸬健? —— 十三篇第一篇,李孟羲很期待的正文來了。 自從發現打仗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后,李孟羲想率十萬鐵騎橫掃天下的夢想就熄滅了一半。 要當名將,得學很多東西。 現在有學習古典兵法的機會,李孟羲很珍惜。 關羽雙腿盤著,一手平放膝蓋上,一手扶捋長須,正襟危坐的如同雕塑,關羽一雙丹鳳眼,掃過對面三人,正色朗聲說到:“第一篇,【始計】篇,其正文為: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 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關羽背誦兵法,一氣呵成,抑揚頓挫,聲如洪鐘。 “好!”李孟羲忍不住叫好,啪啪鼓掌。 李孟羲一鼓掌,弟弟不知道哥哥在干什么,但哥哥鼓掌,他也學著鼓掌。 連劉備都對關羽點頭稱贊,“云長兵法精熟,足見用功之深。” 關羽被夸的有些不好意思了。 而此時,李孟羲鼓完了掌,想的只有一件事。 這么一截老長,還是他喵的文言文,還是他喵的春秋時期的古早文言文,這怎么可能背的完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