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離離原上草-《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
第(2/3)頁
白居易由此大受震動,日后每做詩,必念給鄰居老婦人聽,直到老婦人完全能聽懂為止。
白居易的詩從此就開始變得越來越通俗易懂,為廣大勞動人民所喜歡。
據說唐朝之時,遣唐使們把唐詩一并帶回了日本,大唐詩壇文化薈萃,日本人卻最喜歡白居易的詩。
因為簡單通俗,容易理解,其他詩人的詩,對于剛接受漢文化的倭島來說,比較難懂。
一首離離原上草,縱然向前跨越了千百年的時空,依然能被人聽懂。
李孟羲教弟弟念詩,老鐵聽了幾遍,就全記著了。
而且老鐵聽懂了,他笑了,歡快的揚起鞭子,輕輕抽打著牲口,嘴里小聲念著詩,一遍又一遍。
等弟弟能把四句詩全記住了,李孟羲就他自己念著玩兒去。
小孩子精力旺盛,再加上新鮮,磚頭扯著嗓子反反復復的背詩。
直到太陽變得灼熱,磚頭也嚎的累了,不肯再背了。
李孟羲抬頭,看到陽光刺眼,他不由的瞇起了眼睛。
從懷里磨出了破木頭,也就是時盤,對著比照了片刻,“午時了。”李孟羲小聲嘀咕了一句。
中午了,也沒有飯吃的。
漢代平民們一天兩頓飯,鄉勇們哪怕是要趕路,一天也只兩頓飯,早一頓,晚一頓。
時盤光禿禿的,刻度還沒刻。
李孟羲拿起環首刀,用鍘刀一樣的方法,在時盤上鍘了幾下,幾道細細的刻印清晰的印在了木頭上。
一百八十度的半圓,被五道刻痕分成了六份。
每份代表著一個時辰。
然后李孟羲拿著環首刀,做銼刀用,在時盤邊緣,刻出了一些小的刻度,把時盤的可測量精度,提高到了刻鐘。
片刻之后,時盤刻度完成。
吹去時盤上的木屑,李孟羲拿起時盤,再次對著太陽對照時間。
午時四刻,中午十二點了,最熱的時候。
磚頭頭上頂著一件衣服,陽光照不到他。
李孟羲忙著編甲,他被曬了一上午,一抬頭是中午了,他這才感到了熱。
一上午的努力,成果出來了。
李孟羲成編出了一條兩約二十公分寬的甲片帶,他正把甲片帶首尾連接起來。
等首尾連好,一個水桶狀圓環形的的扎盔成了。
李孟羲拿著成品,左看右看,覺得……好丑。
好歹算是自己開始編甲事業之后,第一件成品,很有紀念意義。
“過來磚頭!”
李孟羲叫弟弟靠近他一點。
把扎盔扣在弟弟的小腦袋上,雖說李孟羲就是照著弟弟的腦袋的大小做的頭盔,但畢竟不是專業人士,經驗又不足,第一次做,做的大了。
頭盔大的像個桶,扣在弟弟頭上之后,一下滑下來了,遮住了弟弟的眼睛。
李孟羲不厚道的笑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门县|
定西市|
蕲春县|
北碚区|
师宗县|
霸州市|
广丰县|
英德市|
凤翔县|
南华县|
武穴市|
鹤庆县|
进贤县|
叙永县|
中牟县|
阿鲁科尔沁旗|
石门县|
永年县|
文安县|
赤壁市|
小金县|
深泽县|
开鲁县|
沁水县|
赤水市|
鱼台县|
余干县|
泰宁县|
福贡县|
康乐县|
措美县|
邯郸市|
西乌珠穆沁旗|
龙岩市|
高平市|
湟中县|
水富县|
靖远县|
塔河县|
凤山市|
大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