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士別三日-《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
第(2/3)頁
李孟羲沉思良久,出言問劉備關羽二人。
“二位兄長,日中,是何時辰?”
“午時。”關羽脫口而出。
午時是時間段,不是時間點。
“一日之內,太陽……額,一日之內,日頭最高之時,為午時幾刻?”李孟羲再問,問的更細了一點。
“午時三刻為日中。”關羽用手翻動著烤在火上的兔子,不假思索的回答了李孟羲的問題。
午時三刻……李孟羲一下瞪大了眼睛。
午時三刻這個名詞李孟羲很熟,在各種古裝劇中,“午時三刻,開刀問斬”,這句臺詞出場率太高了。
原來,午時三刻對應的的時間點,就是中午十二點整。
這好了,時辰和二十四小時時間制對照成功了。
由此可以推算出,午時四刻,對應的是12:15。
午時五刻,對應12:30。
以此類推。
正當李孟羲默默推算時間時,劉備打斷了李孟羲的思路。
“二弟啊,午時三刻似乎不是日中。”劉備跟關羽說著,也是跟李孟羲說,“年少時求學,先生講過,【漏以銅壺盛水,刻節,晝夜百刻】,此是【刻】之由來。”
“即一天時辰起計于夜半,至午時,剛好五十刻,即,日中應為午時四刻也。”
關羽還堅持認為午時三刻是日中。
劉備關羽兩人便小聲爭論了起來。
聽了劉備所說,李孟羲茫然了,他抓著頭發,冥思苦想了好一會兒,漸漸眉頭舒展。
劉備和關羽兩人認為的日中時刻不同,那誰的對呢。
如果關羽的對,午時三刻對應的是12:00,那么,午時八刻就是13:15,午時時間間隔應為11:15—13:15.
而如果劉備說的對,午時四刻為12:00,那么午時八刻就是13:00,午時時間間隔應是,11:00——13:00。
應該是劉備說的對,因為按劉備的算,剛好卡著整點。
“不用爭了,大概是玄德公說的對。”李孟羲終止了劉備和關羽的爭論。
李孟羲這一插話,劉備關羽二人也不爭了,沒必要為這點小事爭執不下。
大致估摸出時辰,行軍打仗就完全夠用了,至于日中是午時三刻還是午時四刻,并不重要,一點用也沒有。
對劉備關羽二人沒用,對李孟羲來說可有用極了。
對于一個用了十幾年二十四小時時間制的人來說,時間習慣根深蒂固,一時半會兒,適應不了時辰制。
李孟羲只好先把時辰轉換成24時制,這樣更熟悉一點。
午時三刻跟午時四刻雖說就缺了半刻,十五分鐘而已,卻關乎到李孟羲轉換24小時時間制是否精準的問題。
李孟羲摩挲著手里的時盤,在心里默算,把時辰一一轉換成二十四小時計時。
片刻后,他算好了。
沒人教,李孟羲自己摸索出了時間該如何對應,大致如此: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罗县|
中方县|
特克斯县|
神农架林区|
尤溪县|
兴隆县|
饶河县|
喀什市|
县级市|
隆德县|
卢龙县|
仪征市|
得荣县|
嘉荫县|
舞钢市|
西宁市|
罗甸县|
镇沅|
大同市|
江川县|
和硕县|
深州市|
伊春市|
东安县|
青州市|
丘北县|
江永县|
天水市|
南溪县|
宽城|
玉溪市|
霸州市|
石林|
南充市|
郸城县|
雷山县|
任丘市|
涿鹿县|
台中市|
观塘区|
阳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