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拔營-《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
第(3/3)頁
拔木樁的鄉勇們抱著木樁狠晃,晃松了再往后拽,就干了一會兒,鄉勇們就累的有些氣喘,鄉勇們普遍干瘦,體質不太行。
李孟羲自知對古代戰爭缺乏了解,他拉弟弟到處跑著亂看,未嘗沒有主動學習的目的在內。
當然,這些常識性的事不用主動去學,時間一長,自己就會習以為常了。
可是被動學習和主動學習的效率有天壤之別。
若是不主動如了解,可能數個月時間耳濡目染之下,李孟羲也能對扎營事宜有個大概了解,但也只是大概;而若是主動去觀察與學習,或許只認真觀察的一次扎營,便能了解大體,看了兩次扎營,便能了解詳細,等見過三次,就能事無巨細,了解的清清楚楚。
別的可能不擅長,但若是說學習這件事,經歷過九年義務教育,經歷過書山題海的李孟羲,學習他太擅長了。
就比如現在,李孟羲眼中看到的是軍士們在拔木樁,心中想的是木樁可以稍微用火烤一下,把木樁表面稍微碳化,即不會影響木樁的強度,耐腐性會增加很多。
又比如,李孟羲有些疑惑,看著一排排單排的木樁圍成的木墻,高勉強及人,這樣的木墻來上十幾個用力一推或是用力一撞可能就要倒了,用于防御怕是不夠。
李孟羲疑惑這矮矮的木墻或者說木柵欄的意義何在,防騎兵?防箭?或者都有?李孟羲有所猜測,但畢竟只是自己猜測而已。
有空得找個專業人士問一下,專業人士就是關羽。
拉著弟弟接下來去看拆帳篷。營帳是很重要的戰略物資,沒有帳篷在野外睡覺,蚊蟲叮咬暫且不說,夜冷天寒,露天睡覺著涼了怕是非戰斗減員要一大片一大片。
從外形上,看不出漢末三國的軍帳和后世的野營帳篷有何區別,畢竟外形那么簡單。
拆營帳的士兵先把鉚在帳篷四角的釘子拔了出來,帳篷的支撐結構有些復雜,讓李孟羲有些看不太明白,只隱約覺得帳篷的頂部的骨架和雨傘有些像。
除了劉備的中軍大帳,其他士兵的營帳是很矮的,勉強有一人高,進出需要略低頭才不會碰到帳篷頂。
見拆帳篷的軍士抬頭把帳篷頂的一個小木棍拉了一下,帳篷頂就像雨傘那樣收縮了。
磚頭這里指著叫哥哥看,那里指著看,他更多的事看熱鬧,哪人多拿動靜大他就看哪。
李孟羲不一樣,他看到了營帳被收起來的全過程,尤其是帳篷頂一下就雨傘樣的縮起來的時候,他眼睛亮了。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滁州市|
东方市|
黑山县|
营口市|
延长县|
沽源县|
蚌埠市|
绥滨县|
吉水县|
海伦市|
高阳县|
武定县|
金溪县|
青神县|
璧山县|
桦川县|
筠连县|
丰镇市|
辰溪县|
南郑县|
南平市|
习水县|
长岭县|
文昌市|
叶城县|
洮南市|
定陶县|
广汉市|
聊城市|
边坝县|
平乡县|
宜昌市|
洪湖市|
临高县|
大石桥市|
炉霍县|
长宁县|
区。|
罗江县|
浦北县|
郧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