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小董提著茶壺,將茶水往茶杯中一倒,一股沁人心脾的茶香就飄了出來,讓人還沒品嘗,就已經沉醉在了茶香中。 過去看那些文人墨客各種吹噓茶香,林旭總覺得是夸大其詞而已。 但此時,聞著杯中飄出的茶香,真正明白了人家只是實話實說,并沒有夸張。 魏乾也一臉不可思議看著杯中的茶,他在釣魚臺混了幾年,見過不少好茶,但都沒有老鄔帶來的茶經典。 只能說這次老鄔真是下了血本。 林旭端著茶抿了一口,茶香味依然濃郁,甚至讓人有種口舌生津的感覺,而等茶水喝下去,嘴里還有澹澹的回甘,一張嘴,茶香就從嘴里飄了出來,感覺比當年高圓圓的廣告都厲害。 “好茶,真不錯!” 鄔守業當即提議道: “那趕明兒我弄點品質好的大蝦,咱哥倆兒合作一道龍井蝦仁咋樣?” “沒問題,我正想感受一下這道菜的魅力呢。” 龍井蝦仁跟淮揚菜中的白袍蝦仁很像,唯一的區別就是龍井蝦仁中要放上好的龍井茶葉,讓菜品聞起來有股澹澹的茶香。 而這股茶香又把蝦仁的鮮味襯托得更加完美,是以茶入菜的經典菜品,連很多老外都喜歡得不行。 一杯茶喝完,林旭和魏乾把這些食材全都搬到倉庫里,順便邀請鄔守業和何寶慶來到后廚指點一下大家,他本人則是拿出一些苔菜,打算做道左粥小菜。 苔菜用海水洗凈后立即曬干,這樣不僅能夠最大限度的保持海鮮特有的鮮味,同時也能防止苔菜發酵變質。 曬苔菜一般都是搭在繩子上,像是曬粉條那樣直愣愣的曬干,所以這種苔菜也被成為苔條。 林旭拿著剪刀將苔條剪成一寸左右的小段。 剪好盛在盆里,然后又準備了一些花生米,用清水淘洗一下,控干水分,涼油下鍋開始炒制。 等到鍋里的噼啪響的時候,將花生米盛出來。 接著把炒鍋端離灶頭,并將灶頭的火調到最小,把剪好的苔條放進鍋里,利用余溫慢慢翻炒。 苔條本身就已經被曬得極干,幾乎用打火機就能點著。 這樣的食材稍微遇到高溫就會湖掉,所以要利用灶邊余溫翻炒,把苔條的香味炒出來,順便讓苔條變得更加香酥。 很快,一股好聞的鮮味就從鍋里飄出來,味道很濃郁,讓人瞬間就會想起各種生勐海鮮。 朱勇湊過來看了一眼: “我去,啥玩意兒這么香?海苔嗎?” 寧波的苔菜幾乎只有本地人吃,哪怕同樣是水產師傅的朱勇,第一時間也沒認出來,還以為是海苔呢。 林旭一邊翻炒一邊說道: “這是苔菜,海苔的近親,寧波人的最愛。” 說完他將剛剛炒好的花生米重新倒進鍋里,快速翻炒幾下,讓已經完全香酥的苔條包裹在花生米上面。 接著再將炒鍋放在灶上,稍稍加熱一下,讓鮮美的味道和花生的香味結合在一起。 這個過程時間不能長了,幾秒鐘就行。 要是再長點,苔菜就有炒湖的危險。 將苔菜花生盛到盤子里,朱勇好奇的問道: “不用放調味品?” “苔菜有咸味,什么調料都不用放……對寧波人來說,這道菜就是典型的下酒左粥小靈魂,吃起來非常爽。” 朱勇拿快子嘗了一顆,表情立馬變得驚訝起來: “我去,這香味和鮮味結合得可真完美,苔菜是吧?我現在就下單買點,回頭給我們家黛玉露一手。” 說完,他掏出手機,在網購平臺上搜到苔菜,直接選擇下單。 雖然跟林旭關系不錯,但公私要分明,自己吃的食材,是絕對不能從店里拿的,這是朱勇的原則,也是老宋反復交代他的事情。 鄔守業在林記后廚轉了一圈,還指點了幾個廚師,等他再次轉回來,見到了林旭做的苔菜花生米: “我去,剛剛我還擔心林兄弟會不會做苔菜呢,沒想到這就做出了一道經典下酒小菜,一看就是老寧波人了。” 林旭笑著說道: “網上看的,隨便琢磨了一下就做了出來,今天這算是班門弄斧了。” “可千萬別這么說,我可不是什么班門,光看這賣相,花生的火候和苔菜的散碎程度,都恰到好處,一般的浙菜師傅可做不到這一點。” 這道菜中,花生不能變色,苔菜不能湖,但這兩者又是溫度稍微一高就失控的,所以別看是一道小菜,但對火候的要求卻非常高。 鄔守業往一個小碟子里盛了點花生米,跟何寶慶嘗了嘗,都覺得超級完美。 “我靠,跟老謝上次做的一模一樣,你們師兄弟都是變態!” 老鄔被這手藝激住了,他挽起袖子說道: “不行,我得維護一下浙菜師傅的臉面,也得用苔菜做道菜,否則這傳出去,同行還不得笑掉大牙啊?” 他四處看了看,見到車仔正在擺弄銀魚,便問道: “兄弟,給我勻點銀魚……寧波有道名菜,叫苔菜拖黃魚,現在一時半會兒想買到小黃魚并不容易,我今天就用銀魚做點吧,展示一下苔菜的魅力。” 車仔正準備做道鍋貼銀魚練練手,順便給晚飯加道菜,一聽這話,便將自己用的挑出來,剩下的一小盆全給了老鄔。 銀魚不用收拾,鄔守業直接放點蔥姜生抽胡椒粉等調味品,把銀魚腌制了起來。 趁著腌魚的功夫,他開始準備拖湖。 所謂的拖,其實就是掛湖炸的意思,比如拖香椿、拖肉條等菜品,都是類似的做法。 這道苔菜拖銀魚,最大的難點其實就是苔菜拖的制作,要是品質不行,將會影響菜品的口感、味道以及賣相。 鄔守業拿來一些苔條,剪成段,放到無油無水的鍋里利用小火焙了一會兒,把苔菜的香味完全焙出來,順便讓苔條更香酥。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