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裝了,我是廚神我攤牌了!正文卷第757章蔡和平給孫媳婦兒的見面禮!高大爺做的東北菜!【求訂閱】“這麻豆腐做得可真好吃!” 包房里,十多位老人圍著大包桌坐了個半圓,正好被這邊的攝像機完全拍下來,桌上擺著幾道菜,正中間的是那份點綴著韭菜碎和干辣椒段的炒麻豆腐。 吃麻豆腐不用能筷子,得用勺子擓。 耿立山舉著湯匙擓了一團麻豆腐,為了味道好,還特意帶了一點韭菜碎和干辣椒段,送進嘴里略一咀嚼,就發出了一聲滿足的贊嘆。 麻豆腐的口感滋潤順滑,醬香味濃郁,還帶著羊油特有的香味和口感,但卻絲毫沒有油膩的感覺。 麻豆腐中間包裹著的雪里蕻,吃起來脆生生、咸絲絲的,嚼起來很舒服。 而點綴的韭菜和干辣椒段,則讓麻豆腐多了炸干辣椒的香酥和韭菜特有的清鮮。 一口下去,各種香味和口感,一下子就在口腔中迸開,比記憶中的炒麻豆腐美味多了,簡直不敢相信是同一種美食。 人都有厚古薄今的心理,夸贊一道美食,往往會用“記憶中的味道”來形容。 但現在,眼前的麻豆腐比記憶中可高了一大截,當年要是有這么美味的麻豆腐,估計也輪不到窮苦人解饞了。 耿立山連著吃了兩勺,這才說道: “真好吃,高總廚,您可真培養了個好徒弟啊。” 蔡和平嘗過之后,也是贊嘆連連: “前兩天還跟老伙計們說現在的麻豆腐沒過去好吃了,這一嘗小旭做的,立馬覺得年輕時候吃的那個,根本不配麻豆腐這個名字。” 一道美味好不好吃,口感、香味、搭配、賣相等等,全都要考慮進去。 而林旭的炒麻豆腐,已經達到了完美級,雖然賣相比較一般,但在炒麻豆腐的范疇中,已經算是高顏值了。 大家各種夸獎,沈佳悅、曾曉琪、以及趕過來幫忙的陳燕還對著幾人拍了特寫,鏡頭素材越多,回頭剪輯起來就越得心應手。 林旭站在一旁,聽著大家的夸獎,腦海中很快就響起了系統的提示音: “宿主烹制的【炒麻豆腐】獲得了十位以上老燕京人的稱贊,完成試煉任務,永久性獲得了完美級炒麻豆腐技法,恭喜宿主。” 終于完成了……林旭長長的松了口氣。 剛開始接到這個任務的時候,他多少有些不忿,那么多任務都做了,區區一道炒麻豆腐卻擱這兒搞幺蛾子。 然而換個思路,才發現這個任務確實好簡單。 輕松搞定之后,他也留了個心眼,以后再遇到類似的任務,一定要從多種角度考慮問題,不能硬著頭皮往前沖。 耿立山看著林旭問道: “為什么你做的炒麻豆腐這么好吃,有什么訣竅嗎?” 林旭笑著說道: “也沒啥訣竅,多放油就行了。” 這一步其實剛剛大家都已經體會到了油多的好處,吃的時候,那種油脂的潤澤感和吃到羊油粒的驚喜感,簡直讓人興奮。 耿立山說道: “趕明兒我得在家試試,這做法太好吃了,真不敢相信是麻豆腐。” 說完,他又擓一勺送進嘴里,瞇著眼睛一副認真品味的樣子。 別的美食節目,嘉賓們基本上都是淺嘗一口,然后各種討論做法、吃法、典故啥的,但面對這道炒麻豆腐,嘉賓們卻根本停不下來。 整整一大份,居然被這群老頭你一勺我一勺的吃了個干凈。 菜品已經吃光,想繼續拍也已經不可能,只能到此為止。 收設備的時候,陳燕小聲嘟囔一句: “還以為能嘗嘗味道呢,沒想到居然沒我的份。” 林旭笑了笑: “我馬上去廚房再做一份,這次量更多一些,省得不夠吃。” 今天買的十包麻豆腐才用了兩包,還有八包沒做,原本覺得應該用不完,但現在看來,還是都炒了吧。 這玩意兒既能下酒,又能當飯,同時還能拌到米飯中,提升米飯的味道和口感。 畢竟是完美級嘛,就是這么受歡迎。 林旭回到廚房,換上大鍋,繼續炒麻豆腐。 有了第一次的烹制,現在的他對炒麻豆腐更加得心應手,哪怕一次做滿滿一大鍋呢,也完全不慌。 外面,這群老頭兒正在飲茶。 蔡和平說道: “我原本是來看看孫媳婦兒的,卻沒想到嘗到了這么好吃的炒麻豆腐,把我的饞蟲給勾了起來,這兩天不忙了還得來吃一次。” 正說著,蔡森來了。 剛上樓,他就注意到了蔡和平身邊放著的一個閃亮亮的首飾盒。 看清之后,這位八旗子弟中的叛逆,一臉的不敢相信。 過去蔡家的先輩們確實從宮里順了一堆文物,但這個首飾盒卻不是順的,而是慈禧太后賞賜的。 金絲楠木打造的盒子表面滿是雕刻的花紋,花紋中還鑲嵌有金銀絲和寶石,由于定期打理保養,使得金銀絲和上面的寶石哪怕現在也閃閃亮亮的。 即使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也非常精致和高檔。 打開盒子,里面是各種配套的首飾,盒蓋內側,還鑲嵌有一塊小巧的西洋鏡。 所謂的西洋鏡,其實就是玻璃鏡,因為銅鏡達不到這種清晰度,所以當年在宮庭中興起了使用西洋鏡的熱潮。 現代社會中,玻璃鏡自然不值錢了。 但鑲嵌鏡子用的可是純金,上面還雕刻有祥云花紋,這就值老鼻子錢了。 尤其是藝術品一樣的金器,價格比黃金貴一大截。 這盒子在蔡家一直都是寶貝,家里的子孫輩沒人不惦記,今年春節時,蔡森的小姑還旁敲側擊的想要把這個御賜首飾盒拿走,但被蔡和平婉拒了。 如今拿來送給陳媛媛,足見他對孫媳婦的重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