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裝了,我是廚神我攤牌了!正文卷第666章高大爺的新馬甲!老中青三代廚師共同擔憂的問題!【求訂閱】沒嘗牡丹燕菜時,總覺得這道美味也就那樣。 但等吃到嘴里,才會明白過來,為什么二次蒸制的蘿卜絲,會被稱為素燕窩,因為口感實在過于美味。 蒸過兩次的蘿卜絲,看起來就給人一種晶瑩剔透的感覺,再加上在高湯里浸泡了這么久,吃到嘴里有種入口即化的感覺。 剛吃下去,會讓人瞬間陷入自我懷疑中: “這么好吃的菜品,真是白蘿卜做成的?” 陳燕現在就是這種狀態,她明明看了直播,也確實看到了白蘿卜做成牡丹燕菜的過程,但依然被完美的口感和味道,震驚得說不出話來。 “這就是牡丹燕菜的魅力,用一根白蘿卜就做到了媲美燕窩的口感,這也是中原人的生活智慧。” 為了給這道菜鍍金,中原人給編了很多故事。 什么武則天賜名、報恩寺活命之類的,其實都不用,單獨白蘿卜廉價食材做出高檔燕窩的手藝,就值得大吹特吹。 中原人的生活智慧,不需要編造一些虛無的歷史故事來證明,這樣反而給人一種心虛不自信的感覺。 大江東去,歷史人物早晚會湮滅在歷史中。 唯有美食和類似的生活智慧,才會一代代的傳遞下去。 多年前,受不了戰亂的中原人選擇向東南、嶺南等地進發,遠離中原躲清靜,開創了人口遷徙的新族群——客家人。 在遷徙的過程中,也將中原人的生活智慧在外地生根發芽。 那個時候,顛沛流離的中原人沒靠編造的虛無故事來給自己的生活添色,而是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努力,最終在陌生的地方安頓下來,一住就是好幾百年。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人民生活富足,就更沒必要杜撰名人軼事來抬高自己的飲食了。 “真好吃,之前花那么多錢買燕窩,沒想到卻敗給了幾毛錢一斤的白蘿卜。” 蘿卜熱量低,所以陳燕吃得很開心。 林旭說道: “蘿卜也就在口感上接近燕窩,但跟真正的燕窩相比,多少還是差點意思的,畢竟燕窩富含膠原蛋白,而蘿卜可補充不了什么。” 說完,他將面前的燉盅蓋子打開,這是之前蒸柜里蒸的菊花豆腐。 此時,猶如繡球一樣的豆腐,像是藝術品一樣靜靜的懸浮在湯里,看起來既飄逸又雅致。 而旁邊點綴著的兩顆紅色枸杞,不僅讓色澤更漂亮,而且更襯托出豆腐的潔白和湯的清冽。 “哇,好漂亮的菊花豆腐!” 沉佳悅對這道菜不陌生,京城好幾家飯店都有這道菜,老沉曾不止一次點過。 但一般飯店里的菊花豆腐不是刀切出來的,而是用模具壓出來的,表面的豆腐絲更粗,看起來也有模具留下的粗糙感。 不像眼前這款菊花豆腐,豆腐絲不僅更細,而且切口光滑平整,明顯是用刀切出來的。 剛剛林旭打開蓋子的時候,蒸氣在蓋子底部凝結的水滴落在湯里,讓湯面有了波紋,而里面豆腐也隨著波紋飄蕩。 藝術品也不過如此了吧? “別光看,嘗嘗味道,看看咋樣。” 林旭笑著把燉盅放在了沉佳悅面前,再漂亮的菜,最終也是讓人吃的,所以味道好不好,才是決定一道菜成功與否的最終因素。 今天的菜品雖然用的都是清湯,但味道卻不完全一樣。 比如牡丹燕菜,就是中原菜系最經典的酸辣味型,沉佳悅正在品嘗的菊花豆腐,雖然放了一點點胡椒粉,但卻是壓制豆腥味的,整體吃起來就是咸鮮。 除了這兩種味型之外,還有鮮辣、咸酸、清鮮、麻香等味型,種類還是很豐富的。 不過清湯類菜品,總體上是偏清澹的,比較符合傳統高端中式餐飲那種“中正平和”的烹飪思想。 這其實是各大菜系殊途同歸的追求,也是從黃帝內經開始,中醫養生所倡導的健康理念。 謝保民端著小湯碗喝了口清湯鮑魚的湯,笑著對林旭說道: “師弟這桌菜,幾乎抹平了咱倆之間的差距,真是厲害,不服不行。” 林旭放下快子說道: “差得遠呢,我現在最多就是個偏三輪。” 謝保民搖了搖頭: “技術上的差距可以通過練習拉上來,但烹飪理念可不是那么好扭轉的,我在三十多歲時才明白中餐的中正平和,但你現在就懂了,比我提早了十幾年。” 烹飪理念看不見摸不著,但卻能決定一個廚師的上限。 林旭覺得只要研究透了烹飪發展規律,基本上就能認識到這一點。 整個中餐烹飪,從底層往上看,基本上就是一個回歸清澹的過程,去掉重口味,去掉怪味,最終達到中正平和。 直播間里,網友們聽著這對師兄弟的討論,連桌上的飯菜都顧不上饞了: “喂喂喂,這些理念什么的,真的是允許公布的嗎?” “高端烹飪拼的就是理念,你們這么聊,整個師門還有秘密可言嗎?” “高大爺在提著拖鞋趕來的路上,你們師兄弟倆快跑呀!” “師父無情,人間有愛,本人愿意收留被師父追殺的師兄弟,助他們渡過難關,希望大家幫忙轉發,讓某對師兄弟看到。” “你真是為了收留嗎?算盤珠子都崩我臉上了。” “我在珠峰大本營都聽到了算盤的啪啪聲。” 大家正調侃著,師母蝶戀花的彈幕再次飄過: “隨便聊,隨便說,師門沒有秘密……要是有幸能讓業內人士受到啟發,那就更好不過了。” 發完這條消息,蝶戀花又刷了一堆打賞。 網友們沸騰起來。 什么叫格局啊?這就是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