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根據(jù)鄧立松的性格,他應該養(yǎng)一只比較活潑的貓,這樣家里才能中和一下,要是養(yǎng)一只膽小畏縮又心思重的貓,那就成社恐一家人了。 旁邊的蔡森說道: “我也準備養(yǎng)一只呢,當我的攝影模特,這可比去雇那些大學生便宜多了,還聽話。” 這話讓林旭頓時樂了。 可不要被墩墩蒙蔽雙眼啊。 貓貓可是世界上最叛逆的動物,自我意識超級強,想讓它們聽話,比分清女朋友的口紅色號還難。 回去的路上,沈佳悅問道: “旭寶,鄧師傅這里都是玉器之類的易碎品,適合養(yǎng)貓嗎?” “適不適合得看他的想法,他有錢有手藝,打碎了重新做就行了。” 一般人有那么多玉器,肯定會保存妥當,但對于從小學玉雕的鄧立松來說,重新做并不是難事。 而且相對于成品的玉器擺件,原始玉料挺便宜的。 這玩意兒貴在加工和意義,就跟鉆戒一樣,買的時候超級貴,但貴的是手藝和故事,而不是鉆石本身。 事實上,鉆石玉器這類不能看售價,而是回收價格。 回收價格高了,那才是真的高。 但鉆石和玉器的回收價格都超級低,唯一能賣得上價的玉器是有年頭的玉器,但那走的是古董渠道,并不是正常的玉器價格。 很多玉器商為了賣高價,會將成品玉器特意送進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中放好幾年,模仿古墓的環(huán)境,做成假古董坑那些不懂行的人。 再說,鄧立松能住得起上億的四合院,父母又在故宮工作,錢對他來說應該只是數(shù)字。 現(xiàn)在好不容易有了緩解社恐的機會,你說他是會心疼錢,還是嘗試一下盡量做個正常人? 回到店里,晚飯已經(jīng)開始。 陳燕好奇的問道: “玉雕呢?還沒好?” “沒,估計得好幾天,今天就是讓人家在現(xiàn)實中觀察一下墩墩。” 今天的晚飯是土豆燉雞塊,另外還有秦偉做的肉末粉條和蒜蓉黃心菜,都挺下飯的,林旭洗洗手盛了兩碗米飯,和沈佳悅坐下來,開始吃飯。 沈佳悅吃著米飯,給陳燕講著中午吃春餅的事情。 “把香椿葉用面糊裹起來下油鍋炸,感覺又酥又香的,用春餅卷起來吃特美味,可惜你吃不到喲。” 她本想饞陳燕,結(jié)果沒想到饞到了陳媛媛: “確實好久沒吃過春餅了,老弟哪天做一次吧,讓我們也都過過癮。” 這個簡單,林旭說道: “就明天中午吧,明天中午咱們吃春餅,反正店里都是現(xiàn)成的,吃啥都方便。” “好啊。” “那我們可就等著吃了。” “明天得多吃點,立春吃不吃春餅,會犯困的。” 隨后兩天,林旭的生活再次恢復到了正常狀態(tài)。 老沈出差歸來,在店里大吃一頓,對蘸醬菜尤其喜歡,一個勁兒的夸林旭做的雞蛋醬好吃,就著這碗醬,他能吃下半條街的綠化帶。 這話自然引來了韓主任的不滿。 動不動就在孩子面前說這個,沒一點當長輩的樣子,回頭有了外孫或者外孫女,可不能讓這家伙帶。 悅悅都已經(jīng)帶偏,下一代一定要從小培養(yǎng)。 吃著飯,韓淑珍對沈佳悅說道: “周日去姥姥家吃飯啊,過年沒一起吃飯,你姥爺不開心了,非要趁著周末補上,真是越老越跟小孩兒一樣。” 韓淑珍姐弟四個,大姐韓淑芬今年因為剛當姥姥,雖然來走親戚,但飯沒吃就回家照顧外孫女去了。 二姐韓淑蘭在阜外醫(yī)院當副院長,平時忙得腳不沾地,這次春節(jié),一家人直接飛到三亞,好好享受了一次假期。 而最小的妹妹韓淑珍也跑到了殷州過年,這讓韓老爺子很不開心。 別人家過年都是一大家子,就自家連個團圓飯都沒吃,這哪成啊,老爺子一拍腦袋,表示本周末不管忙什么,中午都回家吃午飯。 嗯,不吃一頓團圓飯,總覺得這個年沒過去。 林旭說道: “行啊,明天我?guī)c食材過去,也省得姥姥再買了。” 所謂的聚餐,其實最終還是讓林旭做菜,韓家的人別看個個對手術刀都很精通,但拿起菜刀,多少就有些不夠看了。 沈佳悅說道: “可不能光讓旭寶動手,明天我也要一展廚藝,驚掉大姨二姨和舅舅的下巴……明天老媽就等著給他們裝下巴吧。” 這點韓淑珍倒是沒反對: “對,你也動手做,前幾天你大姨在群里曬文清給她熬的湯,都黑了還直夸女兒廚藝好,我都看不下去。” 嘖嘖嘖,終于可以揚眉吐氣了。 韓淑珍等這一天等了好久好久,人家夸閨女的時候,她只能隨口附和,現(xiàn)在女兒有了廚藝,咱這當媽的,自然也得挺直腰桿子。 老沈拿著一片生菜卷了卷,在雞蛋醬中蘸一下,往嘴里一塞,咯吱咯吱的嚼著,臉上滿是幸福的表情。 他對林旭說道: “明天帶兩條魚,姥姥喜歡吃魚,你費點心思做好一點。” “好的爸,沒問題。” 第二天早飯過后,林旭開車回店里,帶了一些鹵味,又拿了一些食材,順便將舒云給墩墩新買的玩具拿車上,便開車帶著墩墩和沈佳悅前往東單。 來到韓家的四合院門口,舅舅韓書禹已經(jīng)在門口等著了。 這幾天倒春寒挺嚴重的,他穿著一件軍大衣,指揮著林旭把車停在路邊一個停車位上。 住胡同就這點不好,停車位少,平時還湊合夠用,但家里來了親戚或者客人,就有點捉襟見肘了。 林旭下車,推門下車,韓書禹當即將墩墩接過來用軍大衣裹了起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