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袁德彪說道: “熏肉分為冷熏和熱熏,我們平時一般用的就是熱熏,比較快,上色勐,但就是不好掌握,熏過頭了也沒法補救。” 熱熏和冷熏的最大區別是,熱熏是先將鐵鍋燒紅,然后將準備好的白砂糖投進去,再迅速放上擺滿鹵味的篦子,蓋上鍋蓋。 約莫一分鐘后,就差不多該出鍋了。 掀開鍋蓋,將鹵味拿出來晾著。 熱熏對廚師的經驗以及手法都有著非常高的要求,而且還要根據食材的量以及鐵鍋的溫度,及時調整用糖的量。 “初學者最好別用熱熏,不僅是因為容易翻車,最重要的是,容易燙到。” 想想也是,燒紅的鐵鍋,慌里慌張的撒入白糖,再趕緊擺上鹵味,這個過程萬一碰到鍋,至少會被燙出一個大燎泡。 要是糖多了,導致熏出來的鹵味苦味過重,那基本上就等于毀了一鍋鹵味。 所以袁德彪比較推薦冷熏。 這個相對簡單,上手更快,而且還能靈活掌握鹵味的熏制程度。 鹵味根據熏制時間的長短分為金黃、嫩紅、棗紅三個階段,在冷熏的過程中,新手也能輕松掌握,所以袁德彪比較推薦。 戴建利問道: “冷熏和熱熏用的糖一樣嗎?” “不一樣,熱熏用綿白糖,起煙效果更好;冷熏用白砂糖,結構更疏松,熱量更容易透出來。” 袁德彪說完,又沖謝保民說道: “老謝應該很懂啊,他二十來歲那會兒專門在我爸面前表演過,等他走后我爸狠狠把我揍了一頓……” 嘖嘖嘖,師兄還干過這種事兒呢? 謝保民笑了笑: “那會兒年少輕狂,誰能想到這么簡單的東西你那會兒還不會呢,要是再回到過去,我肯定不會做熏肉讓你挨打了。” 袁德彪笑笑,剛要說老謝仗義。 謝保民便來了一句: “我做雪綿豆沙!” 袁德彪:“……” 狗東西,你嫌我挨打不夠狠是吧? 雪綿豆沙是東北菜里難度比較高的菜品,需要把蛋清打發了,包著豆沙低溫油炸,在讓蛋清在油中膨發脹大。 整個過程對廚藝和經驗要求較高。 二十來歲那會兒,袁德彪雖然能把雪綿豆沙做出來,但賣相口感都一般,絕對跟老謝比不起。 說不定等他走了,年輕的袁德彪會被吊起來打。 玩笑過后,袁德彪看著一旁的徒弟問道: “刷油了嗎?” “刷過了。” 他對林旭說道: “做好的鹵貨在熏制前,需要刷一層油,這有助于焦糖煙氣附著在肉皮表面,賣相會更好。” 林旭沒想到還有這種講究。 又學會一招啊。 袁德彪往鐵鍋的鍋底墊了塊錫紙,根據鹵肉的量,往上面撒了小半碗白砂糖,撒的時候還稍稍攤開了一下。 接著將擺滿了鹵味的篦子放在鐵鍋內。 一切準備就緒,蓋上蓋子。 這是典型的冷熏套路,袁德彪蓋上鍋蓋后對大家說道: “接下來就該熏了,這個過程很短,要注意觀察。” 說完,他打開了鐵鍋下面的灶頭,并調成了中小火。 熱熏時,灶上是不開火的,只要把鐵鍋燒紅,接下來就是關火撒糖開始熏制。 而冷熏,是需要把白砂糖在鍋里慢慢加熱,整個過程比較好掌握,而且熏制的程度容易控制。 不過冷熏也有缺點,這種緩慢上色的效果沒有熱熏好。 熱熏是忽的一下冒出很多焦糖煙氣,在很短時間內附著在食材表面,色澤紅潤,看起來格外漂亮。 冷熏相對來說,會稍稍差那么一下。 袁德彪開火后不久,鍋蓋和鐵鍋的縫隙中,就逐漸有白色的煙氣冒出來。 等白煙變得濃烈的時,袁德彪說道: “這會兒差不多就是金黃色了,等會兒開始冒黃煙,熏出來的顏色會往深黃轉變,直至變成淺紅色……” 他話音剛落,白色的煙氣就變成了黃色。 這說明里面的顏色也在轉變。 戴建利好奇的問道: “那啥時候出鍋比較好啊?” “煙霧的顏色從黃往紅開始轉變時……” 袁德彪說著,用手指了指,鍋里冒出的煙氣,這會兒確實是深黃色,甚至有些發紅,他當即掀開鍋蓋。 一股濃郁的焦糖香味和煙熏味兒從鍋里飄出來。 熏肉,成了。 煙氣繚繞中,林旭看到里面原本沒什么顏色的鹵貨,此時全都變成了誘人的紅色,仿佛是用糖色燉煮出來的肉塊。 而跟糖色不同的時候,這又多了焦糖的香氣和煙熏味兒,更有特點,也更有風味。 謝保民對林旭說道: “觀察煙氣顏色的時候要注意,飄出來的煙氣顏色因為呈散開狀,所以看起來比實際的顏色淺一些,別被蒙蔽了。” 林旭點點頭,表示記住了。 這時候袁德彪將整個篦子從鍋里提出來,林旭趁機使用了烹飪學習卡。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