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能一次性全倒進去,那樣鍋里的油溫下降幅度過大,油溫升不上來,會導致油脂滲入到丸子內部。 這是大忌。 不光是干炸丸子,所有油炸類的丸子,都忌諱溫油炸制。 丸子剛倒進去,油鍋就忽的一下沸騰起來。 這次炸制的時間依然不長,大概十一二秒后,高大爺就把丸子從油鍋里撈出來,接著照例在油鍋上面顛了幾下。 顛簸的幅度沒上一次大,但因為丸子多,相互擠壓的力道比較大。 從卡卡的聲音中能感覺到,剛剛被炸過的焦殼,再次破裂了。 林旭徹底看明白了,每炸一次就顛一次,這樣外殼越炸越酥,吃起來也越來越美味。 這就是干炸丸子好吃的秘訣嗎? 第二遍炸完,高大爺扭頭看了林旭一眼: “看出什么了嗎?” “每次出鍋前,您顛那幾下,很重要。” 這話不僅讓高大爺有些意外,連旁邊灶臺前正炒魚片的謝保民也忍不住扭過臉,夸了一句: “行啊師弟,這觀察力夠厲害的!” 師父剛批評完說流程不能留手,換做是別人,應該會覺得師父和師兄應該會知無不言。 然而沒想到,兩人都默契的沒提炸完顛勺的事,就想看看林旭能不能觀察到這點。 沒想到他不僅觀察到了,還敏銳的覺得這是干炸丸子的精髓。 “小旭這天賦,確實厲害,記得你師兄當時被我逼著吃了半盆干炸丸子,才想明白了這點。” 半盆干炸丸子? 這是什么師門酷刑? 別的師父帶徒弟,覺得水平不行就拼命讓徒弟練基本功。 而自家師父則是讓自家徒弟拼命的吃。 要在大災之年,這樣的師父絕對徒弟無數,但現在就…… 原本以為師兄之前光吃熏魚吃傷過呢,沒想到連干炸丸子也有類似的經歷,跟著廚王學手藝,果然不是那么簡單的。 灶上的火熊熊燃燒著,高大爺試了試油溫,還差點意思,便對林旭說道: “飯店里做干炸丸子,一般會提前炸出來,有顧客點了再回鍋,這是一種比較講究效率的方式,但要注意,丸子一定要炸夠兩遍,再放到一邊晾著。” 炸兩遍再晾著? 正常情況下,不是應該炸定型就放在一邊,等顧客點的時候,回兩遍鍋嗎? 謝保民把鍋里的魚片盛出來,對林旭說道: “炸一遍的丸子不熟,是生的,那些生肉餡燜在里面,很容易有酸味,再復炸的話,不管炸幾遍,酸味都在,顧客一吃就知道是剩丸子。” 原來是這樣。 林旭這下才算是明白過來。 炸兩遍后,丸子中的肉餡基本上已經斷生,就不會有酸味了,但時間也不能太長,否則肉不鮮嫩。 炸過兩遍的丸子,估計最多能堅持半天。 這就要求廚師長對菜品有著精準的把控,少點可以,但不能浪費。 不過一般飯店,丸子就算剩下來,也可以用來制作丸子湯、熘丸子、蒸丸子、丸子汆白菜等菜品。 不會扔掉的,畢竟都是成本。 又過了一會兒,鍋里的油溫總算達到了八成熱,確切的說應該是八成多一點。 高大爺再次將丸子倒進去一半,繼續炸制。 十秒鐘后,從鍋里撈出來,用漏勺顛幾下,讓外殼重新變酥,約莫鍋里的油溫快到九成熱,將漏勺中的丸子倒進去。 復炸七秒出鍋。 這會兒丸子的外殼已經變成了棗紅色,看起來很漂亮,盛在漏勺中的時候卡卡作響,聽聲音就足夠酥脆。 要不是親眼所見,林旭根本想不到,這肉丸短短一會兒居然被炸了四次。 而每次都在油鍋中扎個勐子就出來,跟印象中的炸肉丸有著明顯的區別。 見師父把復炸好的丸子從鍋里舀出來,準備往竹筐里盛的時候,林旭立馬在心里默念一聲: “使用烹飪學習卡!” 很快,干炸丸子的完美級做法就學到了手。 高大爺把丸子盛出來,并沒有直接炸剩下的,而是沖林旭說道: “嘗嘗,說說感受。” 一旁的謝保民輕輕一笑,得,師父這是準備聽讀后感呢。 大婚的日子還不忘教學,不知道的還以為跟灶臺結婚了呢。 林旭也沒客氣,拿起一雙干凈快子,將一顆丸子夾起來,他沒有蘸早已經準備好的老虎醬或者椒鹽,而是先湊近聞了聞丸子的味道。 由于嗅覺已經加強,他輕易就從表皮被顛開裂的地方,聞到了里面那濃郁的肉香。 至于為什么不蘸蘸料,則是為了品嘗肉丸本身的鮮香味,這是試菜的規矩,也是一個廚房管理者的必備技能。 通過白嘴吃,能分辨出食材是否新鮮,調味是否合理等因素。 聞過之后,林旭將肉丸送進嘴里。 入口帶著油脂的香味和溫熱,咬一下丸子,香酥的聲音便從嘴里傳了出來。 接著口腔里就充滿了一股濃郁的鮮香味,甚至還有豐盈的肉汁,這樣的口感和味道,讓肉團和外表的酥殼形成了強烈反差。 好吃! 這種美妙的口感,真是讓人一口就沉迷其中。 最經典的是,盡管外殼很酥,里面的肉團很軟嫩,但都不需要怎么咀嚼。 酥殼剛咬下去就裂開,里面的肉團更是一抿就化開,嫩得像是獅子頭一樣。 但獅子頭是微火燉了好幾個小時的結果,而這種丸子,只是在高溫油鍋里炸了幾次,每次還只有十來秒鐘。 但口感上,卻有一種殊途同歸的相似感。 這或許就是中餐的魅力吧。 一顆肉丸吃下去,林旭說道: “好吃,里面的肉超級鮮嫩,還汁水豐盈,感覺不像是炸出來的,而且外面的酥殼和里面的肉餡沒有連著,好像形成了一層中空帶……不愧是京城名吃,就是美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