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6、沓中(新書起步,求收藏推薦)-《三國雄兒傳》


    第(2/3)頁

    今日姜維來得突然,沒有提前收到風聲的姜紹正在不務正業,與侯猛等士卒在山下軍營內蹴鞠。接報后緊緊張張,來不及換一身衣服又擔心武備不整,就腰間掛了把佩劍,簡短吩咐營中整裝待令后,帶了幾名親兵匆匆騎馬趕來。

    結果,劍被留下山坡下,親兵也只能在山下待著,姜紹一個人小跑著上了山坡。

    所幸姜維注意力不在姜紹大汗淋漓的儀容上,而是平易近人地招呼姜紹近前,父子兩人近距離站在田埂上,姜維揚鞭指點著山坡上的梯田,向姜紹詢問他巡視后產生的疑問。

    軍屯是由中軍精心部署,下派到各營各部的,每位領兵的將校都有種糧的任務,分到的土地也有好有壞,但將士們對這種既要打仗賣命,又要種糧充公的工作暗地里并不買賬,軍屯雖然全面推行下去了,但是種糧效果只能說是事倍功半。

    而立功恢復校尉軍職的姜紹就不一樣了,雖然帶兵屯田的他分到的土地多是山地,但種糧的效果卻很好,在軍中出類拔萃。他的部曲戰后增加了兵員、戰馬,兵額達到一千五百人,可在軍中也不算人力多的,姜維好奇他為何能夠把梯田經營得如此之好,到底是怎么種田的?

    得,敢情這是一場臨時有關屯田種糧的問對考試。

    姜紹來自后世南方鄉村,但彼時因為多重因素疊加影響,傳統農業已經式微,撂荒或改種經濟作物的田地遠多于水田,家中不事農業生產的他沒有多少見聞經歷,兩漢傳世的農書也沒真正鉆研過,真要夸夸其談大講農業,只怕立馬破綻百出,貽笑大方。

    但劍走偏鋒、靈活答題是姜紹的強項,他略一思索,張口就來,帶著姜維等人邊走邊說,一路指點著重重疊疊的梯田,硬生生將局限于屯田種糧的問對考試變成了大漢先進生產兵團作匯報。

    姜紹采用三段論的結構,即之前、現在、將來分三段娓娓道來。

    之前,軍中部曲對開梯田等農耕作業也是怨聲載道,埋怨大伙打仗賣命之余,還要為公家賣力種糧。但姜紹認真學習貫徹大將軍的指示精神和戰略部署,結合軍隊的實際情況,努力提高大伙的思想認識。

    通過一場場“生活會”“故事會”“總結會”的宣傳和動員,大伙充分認識到了后方糧秣轉運的困難,糧食問題是需要合力克服的。雖然糧食是公家的,但最終還是回流到各人的肚子里,這可不是為大將軍單獨一人種糧,而是為了能讓大伙都填飽肚子,改善伙食。

    思想做通,一通百通。姜紹根據沓中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的實際情況,兼取長短之利。利用上山屯田的機會,將部曲分成三部分,分別由徐遵、侯猛和新調入的曲長范周帶領,輪番“破壞”自然環境,從簡單粗暴的刀耕火種,發展到耕作輔之以狩獵、捕魚。

    屯田收獲大卻耗時長,漁獵收獲小卻耗時短。短利可以聚眾,而后乃謀求長遠之利。

    漁獵所得姜紹無一私取,先兌現承諾,都用來供應軍中改善士卒伙食,獎勵屯田先進士卒。

    士卒先得眼前短利,積極性逐步提高,對屯田心理也不排斥了,可以配合農業工具的投入漸漸被引導進行精耕細作,慢慢地從“讓我做”變成“我要做”。

    現在自己又和新來的曲長范周等人制定若干條屯田獎懲、監督細則,在充分激發廣大將士投身生產的熱情的基礎上,初步形成了一套“屯田+漁獵”的生產制度。

    等將來糧食收割入庫,姜紹還要把自己這套摸索成功的屯田制度寫成文字,上交給中軍以供參考。

    當然,這種方法是否適合全面推廣,長遠而言,軍中利弊如何,姜紹僅僅一筆帶過,不打算細說。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称多县| 上高县| 双桥区| 高雄市| 小金县| 法库县| 扶风县| 芜湖市| 华坪县| 玉溪市| 葫芦岛市| 乳源| 梅河口市| 英超| 景德镇市| 长子县| 湘潭县| 昆明市| 获嘉县| 丰都县| 锦屏县| 思茅市| 嘉禾县| 江西省| 焦作市| 沽源县| 桓仁| 高雄市| 肥东县| 明水县| 佛教| 耒阳市| 镇宁| 金华市| 邯郸县| 黔江区| 台南县| 桓台县| 三江| 平阳县| 常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