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事實證明,姜紹通過站隊保守派勸說姜維率軍返回漢中防守,效果不大。 沒有姜紹旗幟鮮明為大將軍的方略打前鋒,自然有其他人打赤膊沖鋒在前頭。 主簿李簡就當眾高調闡述了大將軍“誘敵深入”“內外夾擊”“疲敵殲敵”的漢中防守戰略高明之處,他還與參軍來忠辯論起來,列出了沓中大軍不能返回漢中的若干理由: 一是沓中經營不易,乃是大軍久駐之所,焉能不戰而棄;二是大將軍已向朝廷請求增兵漢中,而漢中諸城早有防備、堅壁清野,可謂固若金湯;三是魏軍不僅會攻漢中,還可能攻武都、陰平,入蜀的道路也不止經漢中一條,大軍留在沓中,能夠牽制隴右之敵,也是在護衛蜀地;四是······ 一番辯論下來,保守派隱隱有被李簡等人壓制的勢頭。 大將軍姜維隨后也表態,強調主簿李簡等人的言論頗合兵家制勝之道,沓中大軍暫時沒有返回漢中的計劃,各部兵馬必須嚴守軍紀,安撫軍心,有序做好出兵的準備,不可違令妄動。 會后跟著諸人魚貫走出堂門的姜紹抬頭望著天上刺眼的太陽,深深皺起了眉頭。 沒了姜紹打頭陣,大將軍一樣能夠力排眾議;而沒了大將軍的信重,姜紹頓時感覺少了一座實實在在的靠山。 但遵循大將軍的決策,為亡國邊緣的軍事冒險推波助瀾,這代價未必也太大了吧。 個人在歷史面前的無力感,讓陽光下的姜紹遍體生寒,忍不住打了一個寒顫。 ··· 姜紹病了。 對外宣稱感染風寒的他連續多日都沒有踏出過房門,房內彌漫著一股湯藥的味道。 若是以往,“病三郎”病了那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放在這些日子以來忙忙碌碌、樂此不疲的姜紹身上,就有些反常了。 侯猛、徐遵、范周等下屬都有前來探視,但都沒探明白這姜校尉病癥的根源。 中軍沒再找他參加軍議,他也沒按時上交《御敵策》,在大將軍姜維堅持執行自己軍事計劃的同時,此前在軍中地位迅速上升的姜紹似乎一日之間又跌回到了谷底,被冷藏起來了。 倒是大將軍主簿李簡來過一次,名為探病的他給姜紹留下了一些邸報。 李簡年過四旬,南安人氏,相貌清癯,顴骨在長臉上像是一面峭壁突出來的兩塊巖石,他雖是文官,卻有著統軍將領的氣質,身手矯健,步伐沉穩,當日軍議上略帶沙啞的聲音和有條不紊的辯論給姜紹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