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甚至還有正準備新推出的麒麟芯片。 在路過研究室走廊時,陳淵看到墻上掛著幾張名人畫像。 “這不是遠中翰院士嗎,他難道也是你們海思里的技術人員?”陳淵口中的遠中翰曾經為華夏芯片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也是他開啟了華夏自主芯片研發的這條路。 “那倒沒有,遠中翰先生對我們來說其實是精神上的寄托,畢竟你也知道,搞科研嘛,其實和生活一樣,每天都看不到盼頭,我們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趕超國外,什么時候才能自給自強。所以這些畫像是在警示我們,比起先輩們曾經的付出和努力,這點苦難還算不了什么。” 張曉龍的一番話觸動了陳淵。 在這短暫的歷史河流中,曾經有很多科學家在經歷了各種困難、誘惑、乃至囚禁,但最后他們仍舊選擇踏上了祖國的熱土,不顧一切投身到了新華夏的科技建設中。 這里面或許有很多人連名字都不被人知曉,但他們以另一種方式活在這世間。 “請吧。”乘坐電梯來到六樓,張曉龍帶著陳淵走進了會議室。 正如他一開始所說,這里已經坐滿了不少人。 “各位認識認識吧,你們所看到的郵件內容,就是他發給我的。”張曉龍向眾人介紹道。 目光落在陳淵身上,沒人說話,一個老成的男人站了起來,“張總裁,我覺得你還是得好好考慮一下,郵件里說的碳基芯片總歸只是理論,什么是理論,理論就是紙上談兵。很多技術,以及面臨的困難是我們目前無法解決的。” 張曉龍沒想到這時候還會有人跳出來反對他,昨晚召開的緊急會議洽談了有關研發碳基芯片的討論,但是并沒得到太多的支持。 “海思目前的重心雖然在芯片研發上,可離不開和海外的技術公司合作。如果重新開啟碳基芯片的研發項目,所耗費的資金和時間都是遙遙無期的,而且還會耽擱不少的合作事宜,如果引起其他合作商的不滿,后果是我們無法承擔的。”又有人站起來反對。 研發是最燒錢的事。 何況還是這種看不到希望的研發。 “讓你見笑了。”張曉龍歉意道。 “沒關系,碳基芯片確實有風險,不怪他們會這樣想。”陳淵說起了客套話。 張曉龍入座后,雙手交叉放在桌面上,嚴肅的望著對方,“正如你剛才所說,碳基芯片目前只有理論,可郵件里的內容已經能夠將理論完美的解答,能夠解答出來的理論就不再是理論了,我們要做的就是去實現理論。” 實現理論? 說的比唱的還好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