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有人吸收源力就像嘬吸管喝水,半天沒人家一口喝得多。 就這樣,差距越拉越大。 于是,第一批探索研究源符的學者,開始研究人體眉心的芒星印記。 在利用觀察掃描技術,將一些人的芒星印記放大上萬倍之后,學者們終于有了驚奇的發現。 每一顆芒星印記都是由無數密密匝匝的星象紋路交織而成。 猶如浩瀚深空的一座座星團,深邃,神秘,壯麗。 看似如出一轍,那是因為距離太遠。 實則大相徑庭! 每顆星辰的大小,距離,懸處角度,縱橫闌干之間,形成了不同的紋路。 一條條不同的紋路,從而又形成了不同的星象輪廓。 對此,學者們驚為天人。 源符中的源力,居然能夠在人體眉心再創造一個宇宙。 這豈不是意味著,人體有突破生命緯度的桎梏,成為深空中的巨神,甚至是宇宙的可能? 自此,學者們更加確信了源力是宇宙驅動力的判斷。 既然人體眉心的芒星印記,相當于內驅動裝置,可以吸收存儲源力。 那為何不能制造一個外驅動裝置,使得源力可以不用經過人體,就能夠釋放與吸收? 這便是第一批符文學者對于制卡思路的由來。 在源符上鐫刻星象輪廓,添加各種含有源力的素材,研磨吸收,描繪駕馭各種超凡之力的符文。 藍星歷史上,初代符卡1.0就此誕生。 而后,隨著符文學者將初代符卡不斷打磨,精削,從而制成便于攜帶的小卡片的形狀。 緊接著,精致小巧的符卡2.0問世。 由于星象輪廓太過繁奧復雜,幾乎不是人力所能夠鐫刻出來的。 于是,便有學者創造了刻錄有不同星象輪廓的模板,稱之為星盤。 所以說,懶才是科技進步的第一源動力,資.本只是催化劑。 有了星盤,制作符卡的過程大為優化。 簡單來說,將源符打磨精削成白卡,然后放入星盤中,添加素材,描繪符文,一張符卡便制成了。 市場上的頂級星盤,都是從歷代殿堂級符卡師的芒星印記復制刻錄而來,保證了最大效率的源力利用率。 在藍星,各國都有一個心照不宣的秘密。 越是強大的符卡師,他眉心的芒星印記就越繁奧,深邃。 因此,每一季度的天梯賽的最終目的之一。 便是選出最強符卡師,優化更新人類已有的星象輪廓,從而不斷提升符卡的源力利用率。 --- 了解完符卡的由來與發展史,對于符卡的制作,周翊寧有了更直觀和系統的認知。 將星盤在桌子上放好,周翊寧觀察了一番。 星盤最外沿三顆芒星遙相呼應,每顆各有一處凹槽,那是存放素材的地方。 內沿,鐫刻著繁奧無比的星象輪廓,作為吸收源力和素材的驅動器,正中間則是放置白卡的卡槽。 隨后,他按下了啟動鍵。 “咯噔~” 星盤響起了沉重的轉合聲,就像一扇塵封多年的閘門被打開。 漸漸的,素材被碾磨成一道道精純的能量流體。 沿著星盤內沿一條條縱橫交錯,密密匝匝的星象紋路,開始注入正中間的白卡。 只有用源力繪制出來的符文,才能吸收不同素材,駕馭各種超凡之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