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真是日了個狗了!什么情況都不知道,就一口贊成永樂御駕親征,這不是招禍嗎? 怪不得老家伙丘福不敢接自己的眼光,平時老家伙很活躍的,可是今天卻像是霜打了的茄子似的蔫了。 柳天賜真是后悔,可是后悔也完了。世上沒有后悔藥啊!早知道是這事兒,打死老子也不會贊成啊。 天子親征可不是小事兒,動輒十?dāng)?shù)萬人,吃喝拉撒睡一個處理不好那就是掉腦袋的大罪。 再說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啊!永樂要是有個三長兩短的,大明怎么辦? 楊士奇此刻是氣的吹胡子瞪眼睛的,看樣子他生吃了柳天賜的心都有。 陛下今天也不知道是怎么了,突然提出要親征蒙古,這怎么能行?一國之君豈能輕易出動? 這萬一有了閃失,責(zé)任誰都承擔(dān)不了啊! 所以,以楊士奇為首的一幫文臣苦口婆心的竭力勸阻,他們使盡了渾身解數(shù),唾沫星子橫飛嘴角都冒著白沫,好不容易把永樂給駁斥的沒話說了。 可是誰能想到柳天賜這個臭小子跳出來贊成,陛下正愁著找不到理由呢。 柳天賜就是個徹頭徹尾的豬隊(duì)友! “額,敬誠你到底是何居心?難道你就一點(diǎn)都不擔(dān)心陛下的安危嗎?”楊士奇氣的渾身都哆嗦,說話的聲音也提高了一個調(diào)門,有些歇斯底里嘶吼的意味。 弄清楚了原委的柳天賜此刻倒是一點(diǎn)都不著急了,他知道永樂一生五次北伐蒙古,就連死也是死在北伐的路上。 而且他更知道為什么永樂會這么孜孜不倦樂此不疲的率領(lǐng)大軍去干蒙古人。 眾所周知本來朱棣是沒有可能當(dāng)上皇帝的,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孫朱允炆繼承了皇位,是為建文帝。 建文帝登基后為了削弱藩王的實(shí)力推行了削藩,觸動了掌握兵權(quán)的燕王朱棣的利益,最終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擊敗了建文帝,奪取了皇位。 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朱棣不得不通過建立軍功或者其他功績來穩(wěn)固自己的統(tǒng)治。 而作為常年領(lǐng)兵征戰(zhàn)的藩王,對外戰(zhàn)爭是他最拿的出手的成績,所以無疑就成了朱棣的最佳選擇,于是北方的蒙古部落就成了朱棣建立自己聲望的最佳對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