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很受打擊啊,再聽下去,一個平方厘米內,要有至少一百個點?這是什么神仙要求啊,這玩意怎么做?此時他腦子里已經快要開鍋了。 趙燁不是沒有想過用電視機代替液晶顯示器,可是他仔細思考過后還是放棄了。這個時候的顯像管技術,那可不是后世。要想清晰的顯示一堆數字,那種幾寸大的電視機,還真不一定有液晶的好用。 再說了,他又不是做成后來那種彩色的液晶顯示器,而是曾經那種漢顯的游戲機機屏幕就差不多了。無非是大一點兒,分辨率低一點兒。這都不是事兒。 趙燁可沒有停下來等大家消化,而是繼續說著其他的事項。 剩下的電源系統,趙燁也按照之前自己腦海里的規劃,提出了設計要求。在趙燁的設想里,電源必須要有變壓,穩壓的功能,要有給各個系統獨立供電能能力。至于冷卻系統,那就相對簡單的多了。無非是散熱嘛,趙燁在黑板上,大致畫出了一個“機箱”的模樣,其實就是一個大鐵箱子,然后大致規劃了一下散熱口的位置,就讓相關的負責人去做實驗準備了。 抗干擾系統,這是一個后續的系統。這個要在大部分的主要元器件都安裝完成以后。因為很多的電路都堆在一起,各種元器件不可避免的就會在相互之間產生干擾。如何錯開各個系統之間的電磁干擾,這將是一個長久的問題。趙燁也是點了一個負責人進行相關的前置研究,等到整個計算器成型以后,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說完了這些,還有一大半的人沒有被點到名字呢。趙燁這才喝點水,準備詳細講解這次碰頭會的重中之重。 “接下來,我先說說我們的核心系統,運算電路,我給他起了個名字,叫做數據處理器,他是由一個集成電路組成的邏輯運算電路。再說這個以前,我先給大家畫個圖。” 趙燁在黑板的另一塊區域,直接就開始畫起了整個處理器的架構示意圖。這個當然是他“抄襲”的。抄襲的對象還是后世大名鼎鼎的arm架構。 當然了完全照搬是不現實也不必要的。他要做的是一個計算器,僅僅是針對特定的科學計算設計的。不過為了日后的拓展,他沒有采用更加簡單的架構模式。 趙燁講解的很細致,臺下人聽的卻還是暈頭轉向的。畢竟很多東西他們都是第一次接觸,這次聽一遍,也是在腦子里留下一個大致的概念。 不過每個人都沒敢走神兒,而是認認真真的做著筆記。不懂沒關系,先記下來就行。 趙燁也沒指望所有人都能一次理解,那就不是人了,而是神。他只要大部分人能夠了解他們要做的東西的基本原理就好了。在每個人的實際工作中,趙燁肯定還好專門做進一步的具體分析。 半天的時間,趙燁也就把處理器的基本設計原理講了一邊。大家手里的筆記本幾乎都快用光了。中午吃飯的時候,趙燁就沒停下回答大家的問題。不過趙燁一點都沒有不耐煩,他要做的,就是要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然后等大家都理解了,他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工作。 下午的時間,趙燁再次講解處理器,這次他的側重點集中到了指令集的概念。其實指令集就是存放在處理器內部一段執行某個外部命令的數據。這些數據是在制造和設計處理器電路的時候就設置好的。 它配合外部輸入給處理器的命令,調動相應的電路來進行工作和運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