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皇爺爺,懸賞改進農用工具,卻也能將那些有先進想法之人挑出來,這些人都是人才,但凡其中有一二人能改進火器也是好的,而且改進的農用工具還能提升農耕。” 朱棣滿意的點頭:“此法有可取之處,但是尚需戶部,吏部一同協商后確定,如何懸賞,賞金多少。” 農耕文明到工業文明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農業糧食永遠都是國家的基礎。 “皇爺爺我覺得可以將獎項的名字命名為大明農業獎,全國通告,除了獎金之外頒發獎牌,獎杯,本府本地拿著大紅花游行,昭告全縣,載入縣志。” 朱棣會心一笑:“你這些動靜倒是像你二叔想出來的,哈哈。” “大明農業獎,那是不是還有大明火器獎。” “其實,孫兒有更好的名字,只是怕皇爺爺覺得沖撞了。” “但說無妨,朕不怪罪。” 朱瞻墡便說:“其實以皇爺爺的年號為名,傳此后萬世是為最好。” “瞻墡。”朱高熾阻止了朱瞻墡繼續說,古代皇帝還是比較忌諱自己的名號被沖突的,甚至有些大臣還得為此改名。 短暫的錯愕之后,朱棣卻大笑了起來:“永樂獎,永樂獎,名流萬世,做,給朕做。” 朱棣并不在乎用永樂的年號,永樂獎以后就是大明的諾貝爾獎了。 與錢銀相比,朱棣顯然更在乎名,他造反起的家,歷史上與他相似的就是唐朝的李世民。 若皇帝治國以分數來計,李世明打天下+80分,玄武門之變弒兄奪權-100分,渭水之盟-60分,貞觀之治+1000分,隨便扣,只要做成了盛世明君,你的污點自然有后世之人給你圓。 朱棣靖難之役,說的是靖難,但是從文人的態度他也知道后世還是會說他造反,做都做了,殺方孝孺,人也殺了,后世永遠不會說他是順位繼承。 他能做什么? 做一個空前盛世來讓后世文人閉嘴,鄭和下西洋,天子北伐,要這永樂一朝曠古爍今。 民不聊生,他就永世是個誤國誤民之昏君,竊國之賊。 做成盛世明君,造反便永遠是奉天靖難。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