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瞻墡的經濟學知識非常有限,畢竟他不是學這個的,只知道一點,貨幣的發行量是由國民生產力來決定的,但是這是一個很空的概念,怎么來計算現在的生產力呢。 貨幣超發必然會引起貨幣的貶值,不能超發但是也不能少發,對于大明來說貨幣發行的多財政壓力就會小。 要在合理的范圍內多發。 朱瞻墡先接過了庫房的冊子,此時皇宮的庫房內存有米六百石,其他肉類蔬菜折合下來價值大概算作是米的一千一百石。 因為糧票有兌換屬性,所以發出的糧票一定要考慮到是可以從庫房兌換出對應價值的東西來的。 一旦兌換不出來,老百姓便不會再信任糧票,糧票推行會失敗,而且社會經濟體系也會崩盤,甚至引發民怨和起義。 民以食為天,錢糧為國本,這也是在糧票這件事情上朱瞻墡不和朱棣講條件的原因。 朱瞻墡思考了一會說道:“保險的做,發行兩千石糧票,宮中使用面額便以一千五百石大面額糧票,其他為小面額。”因為宮里面用的面額都比較大。 王安忙說:“五殿下,庫房總量算下來也就一千七百石,發行兩千石的糧票,超額了。” “發行了兩千石,但是不會所有人一股腦來兌換糧食的,庫房的糧食半月就會補充一次,到時候按照新的庫房總量以及未收回的糧票進行計算是增加發行還是收縮發行。” “收縮發行為何意?”王安不解的問。 “每月宮內各司供給以糧票發行,我們的目標是讓糧票代替寶鈔,那么不單單供給以糧票發行,宮女太監的薪俸也以糧票發行,讓糧票具有流通交易的功能。” 說的朱瞻墡累了,就喝了口水再接著說:“假設我們現在發行兩千石的糧票,半月后兌換了1000石,庫存又補充了1200石,該如何辦?” 幾人紛紛撓頭,倒是好大哥朱瞻基開口了:“糧票收回后存在糧庫,下月補充糧庫之后,這些回收的糧票可以繼續作為各司的供給和宮女太監的薪俸發放,但是因為只收回來1000石,宮內人手上還有1000石,庫房補充后總共1900石庫存,因為肯定會有留存在人手上,咱們下次其實可以再增發幾百石的糧票。” “還是大哥厲害。” “太孫圣明。” “太孫圣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