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荀彧沉默不言,半晌后,緩緩開口道:“去年一年我軍損兵不少,尤其是從各地征調的新兵,使得冀州、幽州等地軍民生計艱難。再加上我聽說公孫康暗藏不臣之心,勢力日益膨脹,遼東局勢只怕是不穩啊。” 看著一臉認真的荀彧,曹操仿佛是下定了決心一般:“我意欲向天子表奏,令你暫領冀州牧,前往河北,一來整頓軍務,二來試探公孫康虛實,你意如何?” “為國為民,彧豈敢推脫?” 荀彧拱手道。 不久后,曹操果然下令,命荀彧暫代冀州牧,在朱棣、朱標并夏侯惇、張遼陪同下前往冀州。 同樣在荀彧離開后不久,朝會之上,以大臣董昭、荀攸為首,以及郭嘉、朱元璋、宇文述、宇文化及、司馬懿等人再次聯名上表,請劉協將曹操拜為魏公。 劉協輕輕掀開自己冠冕前的十二旒,道:“丞相連年征戰,勞苦功高,遠蓋姜尚張良,只是……朕以為若是妄加尊號,恐惹天下非議,朕……實在只為了丞相的聲譽考慮啊。” “陛下所言差矣?!?br> 班列之內,一人懷抱笏板大踏步而出,厲聲道:“陛下自己也說丞相之功遠邁周之姜尚、漢之張良!若無丞相一人,如今天下稱王稱霸者何止一人?陛下不加以犒勞撫慰,莫非要寒忠臣之心嗎?” 這說話之人正是朝內侍中華歆華子魚。在他的鼓動下,群臣一同發難,力勸為曹操加尊號,為魏公。 建安十四年春,劉協下詔,賜曹操以魏公爵,筑壇,加九錫。 “魏公千秋!大魏千秋!” 曹操身著冕袍,高登臺頂,接受百官朝賀。 隨即,皇帝再次下詔,封孫權為吳侯,命其西討劉琦;封劉備為漢中侯,令其攻伐馬騰。 但是與此同時,曹操卻又以私人名義給劉琦、馬騰寫信…… 孫權得詔大喜:“昔日劉琦小兒奪我豫章、鄱陽,切齒之仇未報,我正欲大興水陸六軍,與其決一雌雄,今既有旨意,吾更要奉明詔討不臣!” 魯肅諫道:“主公不可,此曹操挑撥離間之計,他新加魏公尊號,唯恐再次讓天下對其群起而攻,主公切勿中計啊!” “子敬所言非也?!?br>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