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我以為凡屬用兵之道,皆貴在隨機應(yīng)變。我總結(jié)以往兵法、戰(zhàn)例,共歸納出用兵時三十六種計策!” 劉琦背負著雙手,一邊在大堂內(nèi)走動,說話落地有聲,引得眾人引頸相望。劉琦對自己《三十六計》的理解還是比較自信的,關(guān)鍵是這一套玩意是起源于南北朝時期,在明清時才成書。對于這些身處東漢時期的人來說,是具有很強的先進性的。所以劉琦才敢于談?wù)撨@部兵書。 劉琦接著娓娓道來:“我為諸位舉幾個例子。其一是瞞天過海,所謂,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nèi),非在陽之對。太陰,太陽。” “這什么陰陰陽陽的?”張允立馬表示不理解,大聲說道:“我是一句也聽不懂!” 可是張允聽不懂,不代表他人聽不懂,劉琦剛想為張允解釋,蒯越就搶先道:“我來為將軍解釋吧,這就是說,如果防備充分就不免懈怠,一件事情常常見到就不會生疑。陰謀常常就包含在那些光明正大的事情當(dāng)中,而不是對立的。越是明顯的事情,就越是充滿了陰謀。” 說完,蒯越看向劉琦的眼神中多了很多敬佩,問道:“公子,我說的對嗎?” 劉琦微微一笑:“對!異度不愧是智者,一語中的!” 隨后劉琦又接連講了幾個計策,分別有順手牽羊、借刀殺人等,只聽得在座眾人佩服連連。 蒯越更是贊嘆道:“誒呀!公子說的這些簡直就是集謀略之精華,越甚為敬佩!敢問這些真的是出自公子之手嗎?” 劉琦哈哈一笑,道:“怎么?異度還擔(dān)心有人為我代寫嗎?放心!這里面字字都是出自在下之手!” “誒呀!真是天縱之才啊!” 蒯越一邊贊嘆,一邊拱手向劉表道:“稟主公,公子所學(xué)真是貫通古今之妙,可以說,就算孫吳再世,也難以有如此精妙的論述!” “我聽到了!” 劉表撫摸著胡須,滿臉的得意,畢竟是自己的兒子,他能得到文武官員的如此贊賞,自己臉上也有光! “主公!” 就在這時,蔡瑁卻突然走出說道:“雖然公子熟讀兵書,可臨陣決策,可不是這些就夠了!帶兵打仗,更要臨機決斷,末將別無它意,只是恐怕眾將難以信服啊!” 話音剛落,劉琦抱拳向前一步:“我愿立下軍令狀,若江夏有失,情愿以死謝罪!” “既如此……” 劉表朗聲道:“我便讓你帶兵三千,前往守備江夏!你務(wù)要小心防備!” “謝父親!在下定不辱命!” 劉琦聞言大喜,當(dāng)即跪地,就算是接下了這份擔(dān)子。 劉表問道:“你是第一次領(lǐng)兵,還有什么要求,不妨說出來。” 劉琦想了想,忽然,他靈光一閃,頓時有了主意,道:“父親,兒別無他求,只想得到一人的幫助。” 劉表問道:“是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