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家不敢相信聽到了什么。 現場的很多人,對于修路這個話題早已經麻木。 因為每年一到雨季的時候,這個話題就會被拉出來討論好幾個月。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人,更是對這種話題連想討論的心情都沒了。 如今,舊事重提。 雖說已經過了雨季,眼看著就要入冬。 不過,如果要修路的話,這卻是除了入夏那段時間之外最適合的月份。 沒有了雨水的干擾,再加上秋收已經進入末尾。 一年之際的最繁重時期已經過去,家家戶戶也能騰開人手去修這段路。 其實,每年的這個時候,村子里面都會組織人手去修路。 每家每戶都出一名勞動力,然后去修繕被雨水沖垮的路段。 遇到雨水充分的年段,這種修路的時長甚至會長達兩個多月。 在農村,很多路是修在山溝的谷底,因為大家沒錢從半山腰開路。 從山溝的谷底修路顯然是最經濟最便捷的方式。 可也正因為是谷底,只要遇到暴雨,這些路就會被沖毀。 甚至整條山溝綿延數公里,都被雨水沖刷的溝壑連綿,像是地震裂開了一樣。 而這樣的路,想要恢復成平坦的狀態。 需要大家一點一點的去平整。 很顯然,這一定是一場重勞動力的輸出。 可是每家每戶能拿得出手的重勞動力,都外出務工掙錢養活一家老小。 留在家里的人,只能把修路的時間延長,一點一點的去修繕。 而今年,降雨量雖然比不得98年,可是也遠超平均值。 直到現在,被雨水沖毀的路,還沒有組織人手去修繕。 “你...你再說一遍?”王大爺猛的站起來,可畢竟是上了年紀,突然間的站起,搞得他有些頭暈目眩。 好在,沒出什么意外狀況。 王大爺的這句話,幾乎代表了所有人的心聲。 大家都希望蘇安再重復一遍。 因為剛才聽到的話是如此的不真切。 如果蘇安不確認一遍重復一遍的話,沒有人愿意相信剛才所聽到的內容。 蘇安看著大家一個個屏息凝神,等待自己再重復一遍的樣子,心中也是莫名的動容。 一條路!一條好走的路。 能夠讓大家減少多少勞動! 完全可以把三輪車農用車停靠在家的田地邊,一路風馳電掣的拉回家。 而不是看著那連人走都費勁的路,一麻袋一麻袋的把莊稼背到家里去。 有騾馬的人家還好一些,能夠大幅度減少人的負擔。 可是,長時間讓騾馬走這樣的爛路,也有馬失前蹄導致骨折的悲劇發生。 正是因為這樣的悲劇發生,接下來會上演更加諷刺的一幕。 騾子,馬,驢,被統稱為牲口。 連騾馬牲口都沒辦法走的路,人卻要背著100多斤的糧食一點點走回去。 這就是山區農民的辛勞與無奈。 在舊社會,有的年月中,,這些牲口遠比人都值錢。 一匹馬換個伺候人的丫頭,地主家甚至都覺得虧了。 雖然現在不是舊社會,可是飼養騾馬的人家,也不想冒著巨大的風險,讓自己的這些騾馬有任何的損傷。 對于這些人家來說,這是他們家庭之中最大的財產。 人辛苦一些沒什么,這些騾馬萬萬不能出任何的差池。 這可是一家人的生計,還指望著這些騾馬拉車幫人送貨,趕集去掙點小錢。 “這條路花多少錢,都由我來出。 王大爺就負責在村里面召集人手,買賣物資。 各家各戶,都出個人幫忙干活。 要是有些家庭出不了勞動力,或者有些需要砌山墻,壘防護坡,我們就從外面雇一些人回來。 工資待遇就按現在的市場價的兩倍給他們發,畢竟這些人可都是老手藝人,他們值這個價錢。 當然了,要是咱們村有這樣的手藝人,也可以來掙這份錢。 前提是,掙這份錢的人,可不能算在每家每戶應該的‘出工’名單中。 如果想要掙這份錢,家里面就應該再出一個人。 所有的水泥,鋼筋,石料,沙子,我們都要最好的。 爭取這一次的修路,至少保證咱們村50年不在為路發愁。 還有,眼看再過些天就要入冬了。 為了趕進度,也可以從其他村子招募一些人手,加快我們的施工進度。 工資就按照包工隊的大工支付。 除此之外,所有參與工程的人,咱們都管吃管住。 畢竟外村的人,每天起早貪黑在路上也浪費時間。 我們必須要趕在上凍之前,把這些水泥路全部鋪設完畢,進入養護期。 要是進入上凍期,這些水泥路修出來就很難保證質量。”蘇安之所以要卡工期,是因為村里面以前修路時有過這樣的教訓。 其實,有一種水泥完全可以應付冬天的環境。 只不過,這種水泥很貴。 而且,提供水泥的人也不愿意給這種標號很高的資源。 這里面到底有沒有一些不干凈的東西,蘇安現在沒空去想,不過既然自己要主導修路,那就爭取在上凍之前把所有的水泥鋪設完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