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對于蘇安來說,游戲開發團隊的到位,意味著網絡游戲可以隨時上線。 此時,公司放出去的軟件推銷員們,匯報回來的安裝數量。 也就是蘇安現在所拿下的網吧數量,短短一個小長假的時間,已經達到了5000多家。 按照這個速度, 12月月底時應該可以拿到5到7萬家網吧。 一但達成這個數據,全國一半以上的網吧就歸小黃人公司所掌管。 這數據不可謂不亮眼,不過這一切都在建立在‘免費’‘撒錢’的基礎之上。 沒有這四個字,12月月底估計5000家都懸。 原本網吧都是關門狀態,現在本就是不掙錢的情況下,甚至很多老板們還在負擔著房租,貸款。 他們別說兜里沒錢,就算是有錢, 也不想花錢去升級。 不過蘇安也清楚,這個數量只是來自于推銷員的渠道的自我反饋。 當網吧行業還不能明正言順開門營業時,這個數據也只能是聽聽而已。 畢竟沒有聯網之前,一切數據都不可信。 就連這些員工的工資結算,也需要等待聯網才可以。 雖然有些黑網吧已經偷偷摸摸的在營業,可是這個數量還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而已。 而且這些黑網吧,普遍的電腦數量都在20臺以下。 “明天你繼續為公司招人,除了繼續完善公司的架構之外,這次主要招聘網絡維護,游戲運營的相關人才。 如果可以的話,甚至可以直接去學校進行校招,這次先招100人。 這些人將會分布在各個城市節點,負責就地維護公司存放在當地電信機房的服務器。”蘇安現在簽約之后,馬上就會變的資金充裕,公司的人員自然也要盡快配置起來。 別的不說, 公司重要的人事部門才兩名員工, 這種工作效率怎么能滿足逐漸龐大的公司業務。 除了對現有公司進行擴充之外, 蘇安還打算重新注冊兩家新公司。 一家公司叫小黃人控股,這家公司將負責掌握一眾子公司。 而另一家公司叫小黃人科技, 負責以后公司的科技硬件類業務。 “好的,我會盡快完成!”現在的林玉,工作動力十足。 畢竟,能在這種公司里工作,將來的成長空間難以想像。 本以為結婚生子之前,兩萬塊錢的月薪就已是人生的終點,沒想到上天眷戀賜予如此之大的人生機遇。 此時此刻,林玉很想參與明天的產品發布會,畢竟那才是公司的核心。 只有參與明天的產品發布會才能夠融入到核心公司,不過老板沒有開口,她作為現在公司的人事部門經理,自然也不好跨越自己的職責提過分的要求。 更何況,大家也不過是剛剛認識而已,只是一份很普通的同是友情。 如果貿然提出跨越職責過分要求,會不會惹怒老板,這都是未知數! 與其冒風險,林玉最終決定還是恪守本分,先把公司的人員架構招聘完整再說。 只有完美的做好自己手頭上的工作,才有可能獲得老板的青睞, 逐漸給肩膀上的重任增加砝碼。 當第二天的太陽升起時, 無數位記者正在整理自己的裝備。 外出采訪的工作對于他們這些職業記者來說早已經是駕輕就熟,可今天的行程卻與以往有所不同。 以往的人生經歷中,只要是商業性質的活動,例如某公司的新產品發布會。 頂多也就是安排一頓工作餐,而在大家就餐的時候會收到一些‘小禮品’。 對于商業公司來說,請來如此之多的記者參與,無非是希望能夠有幾篇文章見報或者刊登在雜志上。 如果商業公司跟報社或者雜志社有廣告業務,這些記者們自然是帶著任務而來,最終會帶著‘任務’而去。 如果該公司沒有跟報社或者雜志社有廣告業務來往,那么就餐時間所發放的小禮品,就會格外的用心。 這已經是行業中不成文的秘密,也是很多記者工資之外很重要的一份收入。 尤其是網絡時代來臨之后,甚至當自媒體開始發展之后,這種收入甚至超越了本職工作帶來的報酬。 而到了短視頻的年代,所謂的網紅探店,算是這種收入的一個變種。 此時,記者們不但要帶好自己的裝備,以及個人的證件之外。 還特意檢查了一下自己的身份證有沒有隨身攜帶。 如果沒有身份證,今天想領走手機只能是癡人說夢。 上午八點三十分,會場之外早已是人山人海。 放眼望去,各種長槍短炮,各種顏色的攝影馬甲。 此時此刻,對于很多記者來說這簡直就像是一個行業內的聚會。 “哎喲老王,好久不見,還是那么的風流倜儻!”當形容一位記者的時候,使用風流倜儻這樣的形容詞,顯然是自動忽略了專業之類的詞匯。 “你這老小子,還是那么的騷里騷氣… 咱們兩個有五年沒見了吧?沒想到你一點兒都沒變老! 老實說,你是不是在臉上動刀了,要不然怎么一點皺紋都沒有呢?”一時之間,很多多年不見的朋友,相聚在了這樣的場合。 在這大京城,每年都有幾十上百場大型活動! 如果兩個人都是重要媒體的采訪記者,哪怕不是同一家報社,也能夠做到隔三差五就會見上一面。 可如果兩個人隸屬于不同的媒體類別,例如專跑娛樂版面的狗仔,無論如何都跟正規新聞媒體湊不到一塊兒。 正如這兩位多年未見的老友,一個人在娛樂新聞,另外一個人則是專跑科技類新聞。 此時,出現在現場的記者們可謂是魚龍混雜。 中關村在線,顯然沒有對這些記者們進行甄別篩選。 只要有正規的記者證,都想跑來混一下手機三個月的使用權。 “老兄,你跑那么多年科技新聞,這手機真的如網上傳的那么邪乎嗎?”老王看著自己的老友老鄭問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