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平叛-《晚清第一梟雄》
第(1/3)頁
歷史上,天京事變造成的最惡劣的影響并非信仰迷失,而是地方擁軍自重,隱然獨立。
尤其是太平天國后期,中央與地方矛盾重重,各個派系之間的矛盾已到了難以調和的地步。
例如,1860年,太平軍二破清軍江南、江北兩大營。忠王李秀成取得蘇南、浙江膏腴之地。英王陳玉成在蘇南沒有地盤,專門來到蘇州談判,要求李秀成分割蘇南之地。
為此,洪秀全的族弟、軍師洪仁玕親自來到蘇南,調解二人矛盾。調整到最后,陳玉成在蘇南卻只取得丹陽一城。
1861年,駐軍蘇州的陳坤書與駐守石門的陳炳文為爭地盤在嘉興城下火并。
1862年,歸王鄧光明與保王童容海在杭州內訌。
1865年,天京已經陷落一年。侍王李世賢兵敗,投奔福建鎮平的康王汪海洋。汪海洋因李侍賢威望大,害怕他會威脅自己的地位,將李世賢及其心腹暗殺。
1866年,汪海洋在廣東嘉應州與湘軍作戰。李侍賢的余部在背后開冷槍,刺殺汪海洋。
與歷史上一樣,天京事變后,太平天國各地隱約出現了擁兵自立的苗頭。吳捷入主天京后,立即開始不遺余力地打擊各地的獨立分子。
最先冒頭的是東殿尚書段立剛。他曾在天京事變前被楊秀清派往安徽桐城,也算是楊秀清的心腹。此人并不服從吳捷指揮,在桐城聚眾集盟,自號“代天都招討大將軍”,隱然自立。
真沒想到,第一個鬧獨立的,竟是東殿自己人。
吳捷勃然大怒,繞過天王府,直接通令各地太平軍,要他們嚴守本分,不得抱非分之想,不得背叛天京,妄稱獨立。
通令中講道,經過天京之變,東殿元氣大傷。在吳捷的率領下,東殿諸將團結一心,共同效忠楊秀清的遺孤—幼東王傅堯。
段立剛身為東殿重臣,受到楊秀清格外垂青,卻背叛東殿,擅稱“代天都招討大將軍”,實屬大逆不道。
誅殺段立剛,既是東殿的私事,也是天國的公事。為平定段立剛叛亂,東殿將發大軍前往鎮壓,非拿到段立剛的狗頭不可。
吳捷在通令中明白指出,北殿、燕殿在天京事變中罪行累累,屠殺東王府兩萬人、翼殿兩百余口家眷。幼天王、幼東王慈悲為懷,并不株連北殿、燕殿余黨。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化市|
罗平县|
贵定县|
澄城县|
花垣县|
五大连池市|
突泉县|
湘潭县|
延川县|
长海县|
高尔夫|
临西县|
阳曲县|
苍南县|
唐海县|
中阳县|
吴堡县|
海口市|
平顶山市|
松桃|
廊坊市|
兴化市|
平潭县|
辽阳县|
阿巴嘎旗|
民丰县|
万荣县|
浙江省|
通城县|
巨野县|
洪湖市|
铅山县|
容城县|
萨迦县|
磐石市|
旌德县|
嘉峪关市|
天祝|
阳信县|
贵南县|
民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