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逼封吳王-《晚清第一梟雄》
第(1/3)頁
吳捷知道,石達開在安慶公開**,隱然要與天王分庭抗禮,蒙得恩對此苦惱不已。
歷史上,天京事變有三大標志性事件:誅殺楊秀清、誅殺韋昌輝、石達開出走。
這三大事件,又以石達開出走影響最為惡劣。石達開帶兵出走,不僅把天國能征善戰(zhàn)的部隊帶走大半,還極大地降低了天國中央政府權(quán)威。自此之后,地方逐漸尾大不掉,各地守將各守畛域,不奉中央號令。
如今,誅楊、誅韋都已發(fā)生。石達開在安慶發(fā)布公告,指摘天京方面的不是,號召各地鎮(zhèn)將加入翼殿,儼然已是帶兵出走的前奏。
此舉形同叛亂,蒙得恩卻對此無可奈何。
吳捷卻對蒙得恩說,只需讓傅堯繼承東王爵位、正軍師職位,就可以把石達開的叛亂消弭于無形。他的理由是:
一、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生前多次強調(diào),太平天國的官職、爵位均可世襲。掃北軍全軍覆沒后,李開芳、林鳳祥等人的爵位都由其幼子世襲。
此舉極大地鼓舞了太平軍,尤其是廣西老兄弟的士氣。現(xiàn)在楊秀清的兒子都已死難,傅堯與楊秀清血緣關(guān)系最近,理應(yīng)繼承東王爵位、官職,進而鼓舞東殿將士士氣。
二、天京事變中,天王、東王相繼死難,北王被誅,翼王全家被屠,燕王名聲受損。諸王相殘,教訓(xùn)極為深刻。
特別是東殿體系,被韋昌輝株連的東殿將士有近兩萬人,幸存下來的人也都人心惶惶。
楊秀清在世時,東殿在京內(nèi)總攬軍政大權(quán),在京外分派大將駐守要隘,東殿將士所處位置都極為重要。
東王死難,各地東殿將士猜疑不安。為安定人心,應(yīng)當(dāng)立即為東王恢復(fù)名譽。同時,應(yīng)盡快安撫東殿殘余,團結(jié)東殿勢力。讓傅堯繼承東王,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如今主少國疑,石達開又在安徽隱然獨立,此多事之秋也,必須穩(wěn)住局面,避免發(fā)生大變。
要想穩(wěn)住局面,就得毫不動搖地維護現(xiàn)有體制,不得輕易變動。太平天國最大的體制是什么,毫無疑問,是軍師負責(zé)制。
軍師負責(zé)制的核心要義是:天王掌握神權(quán),解釋拜上帝會教義,不干涉政權(quán)。軍師掌握政權(quán),總攬?zhí)靽娬髾?quán)。
由傅堯繼承軍師之職,可以充分彰顯天京方面維護現(xiàn)有體制的決心。只要能夠維持住舊有體制,天京方面就能繼續(xù)對各地發(fā)號施令,最大程度地消除天京事變的不良影響。
當(dāng)然,傅堯年齡還小,無法履行軍師之責(zé)。吳捷作為東殿盟主,可以暫時代行軍師之職。待傅堯成年后,吳捷再歸政給傅堯。
吳捷費了好多口舌,一個勁兒地向蒙得恩講道理。蒙得恩雖然精明強干,畢竟見識不深,聽得云里霧里,最后也覺得吳捷說得有幾分道理。他說:
“順天侯,實不相瞞,老天王在世時,對這軍師負責(zé)制十分不滿。您想想,老天王是天父次子、天國元首,卻管不了天國的軍政大事。他老人家能開心嗎?
“軍師負責(zé)制可以集權(quán),實現(xiàn)事權(quán)統(tǒng)一,提高辦事效率。但東王作軍師,‘威風(fēng)張揚,不知收斂’,最終結(jié)局凄慘。不禁天王不喜,北奸、燕王、翼王也對此頗有微詞,最終釀成天京事變的慘劇。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伦春自治旗|
阿尔山市|
攀枝花市|
绥德县|
宜州市|
天峻县|
明溪县|
错那县|
禄丰县|
宁明县|
武城县|
乐安县|
乡宁县|
定南县|
保靖县|
盱眙县|
油尖旺区|
读书|
浠水县|
营口市|
淄博市|
噶尔县|
廊坊市|
荥经县|
宜兴市|
江津市|
同仁县|
梨树县|
寻乌县|
东乡族自治县|
龙陵县|
香格里拉县|
灌南县|
太仆寺旗|
五河县|
喀什市|
三台县|
大安市|
恩平市|
云龙县|
连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