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335紅軍的步坦協(xié)同 藍軍一聲令下,步兵立即行動了起來,把各種反坦克導彈部署了起來。 只要紅軍的坦克再靠近一些,他們就可以一發(fā)接著一發(fā),直接把紅軍的坦克干爆。 藍軍的步兵在準備之際,紅三連也開始準備了。 “快,動作快一點!”陳飛一邊大步走著一邊喊著。 此時,步戰(zhàn)車已經發(fā)動了起來。 其他的準備工作都已經做好了,現(xiàn)在只差最后一項,那就是把車載反坦克導彈固定在步戰(zhàn)車上。 我軍的反坦克導彈經歷了50年的發(fā)展,經歷了多次迭代,先后發(fā)展出第一代反坦克導彈j-201、紅箭-73、第二代反坦克導彈紅箭-8、紅箭-9、aps系列炮射導彈、新型反坦克導彈紅箭-10、紅箭-12等。 雖然我軍在上世紀80年代就攻克了第二代反坦克導彈,并于90年代獲得了超音速炮射反坦克導彈的技術,但在86a型步兵戰(zhàn)車、03式傘兵戰(zhàn)車、05式兩棲步兵戰(zhàn)車、08式輪式步兵戰(zhàn)車等步兵載具立項研的時候,依舊遇到了反坦克導彈“選型難”的問題。 由于紅箭-8等導彈需要處理后拋桶的問題,無法掛載在步兵戰(zhàn)車上,因此我軍的大量的步兵載具,不得不使用紅箭-73這樣的“一代半”反坦克導彈用于遠程反甲,而履帶式機械化載具,比如04式步兵戰(zhàn)車,也受到彈徑的限制,其裝備的aps系列炮射導彈威力有限,無法打穿我軍現(xiàn)役的主戰(zhàn)坦克。 此時,紅三連安裝在步戰(zhàn)車的車頂上的,就是紅箭73反坦克導彈。 紅箭73......官方媒體在多年以前就宣傳過紅箭73一彈穿過三個靶標的事情,甚至有經驗的戰(zhàn)士可以一次穿過三個移動靶。不過最新型號的紅箭73卻沒這種本事,因為最新型號的紅箭73d等改進版使用的紅外制導或是電視測角制導,單發(fā)命中率是很高的,但是要一彈穿三靶是做不到的。而早期的紅箭73仿制的是蘇-聯(lián)“薩格爾”,采用線控制導方式,實際上就是一種遙控制導方式,這只要有一定經驗的戰(zhàn)士要一靶三彈也是可以做到的。 反坦克導彈的制導,也有很多方式。 標槍導彈是最先進,攻擊效果最好的第四代反坦克導彈,完全實現(xiàn)了發(fā)射后不管,它是利用導彈紅外探測頭追蹤敵方坦克,再通過芯片計算飛行參數(shù),直接攻擊目標,命中率更高,可靠性更好。 但是這種導彈本身要加裝紅外探測頭,要加裝芯片有計算處理的能力,還有其它各種電子元器件,這就導致成本大大增加,太貴了,一般部隊玩不起。 第二種制導方式就是線導,什么意思呢?導彈屁股后面跟著一根線,這根線和控制裝置聯(lián)系,控制裝置看到敵人在哪,看到敵人怎么移動的,把這個信息通過這根線傳給導彈,再調整導彈的飛行參數(shù)。 第(1/3)頁